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民族文化与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教育目的的直接载体,承载着国家对“把下一代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价值期待。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仅传递知识与技能,也蕴含着特定社会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与文化传统。“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荄,是伦理体系中最基本的道德观念与规范。研究语文教科书中的孝文化要素,对于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对老龄化浪潮与独生子女现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国以来,人教社共出版八套较完整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本研究以此为研究文本。首先,根据古代典籍与现代学者的论述,现实社会的需要和教科书孝文化课文的特点,梳理教科书孝文化要素的内容,建立分析框架;然后,运用频度统计法与内容分析法,根据分析框架比较八套教科书中的孝文化要素;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若干建议。 论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导言,陈述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及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与思路。第一部分,界定语文教科书与孝文化的概念,述评教科书价值取向与教科书孝文化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建立分析框架,由孝对自身、孝对家庭、孝对社会三个维度和十二个类目组成。第三部分,文本分析。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孝文化要素的主副题、插图、思考与练习进行频度分析,再从选文、词语、话语方面进行内容分析。第四部分,结论与建议。通过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教科书孝文化主要侧重孝对家庭维度;普遍重视修身立德、爱子必教与尊重自然;较少关注承担家务、遵亲听教与继志显亲;呈现维度从孝对自身趋向孝对社会;2001版对奉养侍疾与敬爱长辈的关注度骤升;慎终追远等类目从传递孝观走向培育孝情。最终,从教科书孝文化的比重、内容与教育方式三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