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盐度对龟足发育的影响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kkwwwbushi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龟足(Pollicipes mitella)是潮间带一种常见的蔓足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等地的沿岸。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龟足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市场对其需求也逐步增大,本研究依托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龟足人工育苗的研究),以产自福建省连江县定海海区的龟足为材料,对其基础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以下研究: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对龟足胚胎和幼虫进行了温度单因子作用以及温度、盐度双因子交互作用的研究,以期寻找龟足幼虫室内培养的最佳温-盐度组合条件。结果显示,龟足的胚胎在18℃-36℃温度之间均能正常发育并且孵化,适宜温度为24℃-33℃;龟足幼虫生长发育的温度上限和下限分别是36℃和18℃,最适温度范围是24℃-30℃;27℃-28‰是龟足胚胎发育最适宜的温-盐度组合,27℃-31‰是培养龟足无节幼虫到金星幼虫的最佳温-盐度条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龟足成体柄部肌肉的EST、LDH、MDH、ME、G-6-PDH、SOD、AO、ADH、ACP、ALP和POD等11种同工酶。通过酶谱分析共记录了26个基因座位,其中有17个基因座位表现为多态,群体多态位点比例为65.38%,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的有效数目分别为1.423和1.226。结果表明,龟足野生群体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但其群体内杂合体较少,纯合体过量,存在近交现象。采用同样的方法对龟足15个发育时期(二细胞期、四-八细胞期、桑椹期、原肠期、缢痕期、红眼点期、黑眼点期、Ⅰ期无节幼虫、Ⅱ期无节幼虫、Ⅲ期无节幼虫、Ⅳ期无节幼虫、Ⅴ期无节幼虫、Ⅵ期无节幼虫、金星幼虫以及变态不久的幼体)的8种(EST、MDH、ME、SOD、AO、ACP、ALP和POD)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龟足的不同发育阶段,各种同工酶选择性的表达和关闭,MDH和SOD主要在胚胎时期和幼体阶段表达,EST、ALP和ACP在不同发育时期表达各有特点,POD、ME和AO在龟足的整个发育阶段都保持较高水平的表达。总之,本研究确定了龟足胚胎发育和幼虫生长的适宜温度、盐度,为龟足的人工育苗提供必需的基础性技术资料;分析了龟足群体遗传多样性以及8种同工酶在龟足个体发育的15个时期中基因型的表达,为龟足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本研究可丰富蔓足类动物学知识,对于开展我国龟足的人工养殖以及人工放流、保护龟足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火/核电厂循环冷却水温排放水力热力特性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热水注入均质受纳水域的情况。而很多电厂位于潮汐河口及其附近海域,来自陆地的淡水径流和来自外海的高盐度海水
高坝的泄洪消能布置,往往由于场地的限制,仅靠坝身泄洪很难满足设计要求,经常需要利用其它泄洪设施来宣泄多余的洪水,龙抬头和龙落尾式泄洪洞是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的形式。如
跨流域调水是调节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但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流域间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水源区、输
流感(Influenza)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以A型流感病毒的危害最大,其宿主范围广,抗原变异率高,容易造成大范围流行,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