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豆胍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330136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猫豆胍(mucunaguanide)及其衍生物全合成方法并确证结构;开展猫豆胍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方法:用苄氧基乙醛作为原料,经过缩合、关环、取代和氢化这4步反应合成得到猫豆胍。以R1-CHO为原料,经过类似猫豆胍的合成反应得到猫豆胍的衍生物。以猫豆胍为原料,与氯甲酸酯反应,得到猫豆胍的取代甲酯化合物。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猫豆胍的含量并将此方法应用于猫豆胍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及组织分布的研究。  结果:合成了白色固体的猫豆胍,其纯度大于97.5%,总收率达到27.9%,均经IR、MS、1H-NMR确证结构。合成了14个猫豆胍衍生物及2个猫豆胍取代甲酯类化合物,均经MS和1H-NMR确证结构。建立了HPLC的方法简单、快速、准确,能够运用于猫豆胍的体内含量测定。动物给药猫豆胍后,得到Tmax和Cmax等基本的药动学参数及体内组织分布情况。  结论:猫豆胍合成工艺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反应条件较温和、成本低等特点。建立的猫豆胍在大鼠血浆中的HPLC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猫豆胍在大鼠体内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分布广泛,但不易穿越血脑屏障分布到脑中。原型药物发挥作用的可能性较低,极有可能是猫豆胍的代谢产物发挥中枢抑制作用。所有研究为猫豆胍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flow-injection chemiluminescence,FI-CL),作为一种新的痕量分析技术,具有快速、灵敏、仪器易于操作、分析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分析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领域,在食品、生物、药品、环境监测及生命领域研究中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潜力。目前,化学发光体系中研究较多的发光物质为鲁米诺(luminol)、荧光素、罗丹明等传统的发光材料,而对新的发光体系及其催
山茱萸为临床常用中药,该药为山茱萸科植物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主产于河南、浙江、陕西、安徽。现代研究发现山茱萸含有有机酸类、环烯醚萜苷类、皂苷等多种成分,有促进造血、调节免疫、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氧化、延缓衰老、调节内分泌、润肠通便等作用。中药经加工炮制后,改变了药性以及内在成分的质和量,可更好地发挥中药的优势。依靠微生物发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