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地域文化与戴震思想之建构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震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传统思想价值观向近代思想价值观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就其思想内涵而言,主要涉及训诂考据之学和义理哲学两大方面。戴震是以训诂考据之学闻名于当时的清代学坛,然而在他自己而言则始终倾心于对义理的探讨。通过考察戴震思想发展线索,不难发现其思想主要内容可分为前、后两期,由前期尊崇程朱理学逐渐转变为后期反理学。学界过去关于戴震思想的研究,多从学术史的起承转合来发现和阐释其思想,较少关注徽州地域文化与戴震思想建构之间的关系。  戴震出生于清朝徽州府休宁县。明清时期,徽州以学风浓厚、宗族鼎盛、徽商活跃而著称于世。本论文试图以区域社会的视角,将戴震思想置于徽州地域文化中进行讨论,以期获得与过去研究不一样的认识。虽难免有缺乏足够的理论与论据支撑之嫌,然而,在史学走向革新的今天,注重整体史观指导下的区域社会史的研究取向越来越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和推崇。史学家开始更多注意历史学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综合研究。  本文认为,戴震思想的形成与明清时期徽州地域文化有重要关系。戴震的前期思想主要围绕小学、音韵、算学等训诂考据之学展开,这与徽州作为程朱阙里的理学思想影响下的浓厚重学求实的地域学风有重要关系。戴震后期思想主要是关于义理思想的探讨,他由尊崇程朱逐渐转变为反对程朱,最终形成他鲜明的反理学思想。这应该说是戴震后来学术思想的逐渐成熟和眼界不断开阔下对徽州区域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的双重作用的结果。  自宋朝以来,徽州地域逐渐形成一个典型的宗族社会。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礼制通过族规家法的制定和施行,来加强对人的控制。这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突出现象体现:一、在徽州严格的等级名分制度下,富欺贫,强欺弱,大族欺压小族的现象较为频繁的发生;二、徽州妇女节烈现象十分突出。这对于戴震后期反理学的思想,尤其是其“理欲观”思想有直接影响。戴震所言及的“以情挈情”之理和“心之所同然”之理的形成,与其所长期生活的徽州社会间势必有一定关联。  徽州商业文化对于戴震思想的影响,本文认为贯穿于戴震思想前后阶段,涉及戴震的自然科学思想和富民思想。首先,戴震早期重视自然科学等实用之学与明清徽州社会重商意识普及有重要关联;而另一方面,徽商的亦儒亦贾,更加密切了明清徽州社会“士世界”与“贾世界”的相互交错。戴震正是洞察了徽商发展历程的艰辛,进而形成其后期反理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成熟的表现——“富民为本”思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