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经学受西方学术的影响,逐渐走向新的发展道路,传统经学的模式已经不再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现当代的学术都以科学的名义分类,包括学术研究方法和精神都在进行着转变,传统的经学开始细分。中国传统哲学就是传统经学的一个分支,经学的解体到哲学重建,也是旧有的研究模式向新的研究模式的转变。在哲学研究模式刚刚确立时,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还不能摆脱西方哲学研究的模式,其实中国哲学的发展应该有自己的体裁,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一般哲学史著作的体裁所限,只讲哲学家们的哲学问题,却很少讲他们的易学问题,如王弼、程颐等,他们是哲学家也是易学家,他们所提出的哲学范畴,都是从《易传》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针对这种问题,朱伯崑先生开始专攻易学。为了说明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是从《周易》中凝练和提高的,朱伯崑先生开创性的将哲学史研究和经学史研究相结合,既有别于哲学史研究,还有别于经学史研究,更多的是为了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想解释易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要密切联系易学史,特别是易学自身问题。研究易学中含有哲学成分的历史,是易学哲学史研究的主题,研究易学中的哲学成分,更多的是一些易学自身问题的展开,是和占筮体例的解释密切相关的。朱伯崑先生对于易学哲学的研究,只重义理,不重训诂和史料考证,在取材上是有选择性的,有所选择就一定会有所放弃。研究朱伯崑易学思想时要学会用易学思维反思传统文化,以便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的学习和利用传统经典。吸收传统文化中合理的内容,吸收朱伯崑先生易学思想中“活”的理论思维方式,更好地处理现在和未来所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