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及其产业链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建筑业对城市环境和低碳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中国,建筑及其产业链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我国碳排放量总量的40%,35%的环境污染或影响与其相关。因此,城市发展绿色建筑或低碳建筑可促进城市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成为建筑业转型的一个新方向。之前的相关研究中,各类评估工具主要针对建筑运行、建筑能耗进行对建筑进行绿色等级评估或能效评估,大多数评估工具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的可持续性做的不到位,在权重、评分、评级方面存在歧义及不足,缺乏地方参与及适应性机制。本文的主要研究是从单个产品的视角,对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从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环境影响进行建筑环境影响评估及建筑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研究,以促进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绿色建筑评估评价体系的研究,梳理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对环境的影响要素、计算方法及数据获取方法,将建筑生命周期分为规划设计、建材生产与运输、建筑施工、运行管理、建筑拆除、废弃物处理处置6个阶段分别进行研究分析提炼出能耗、建材生产、场地扰动、资源效率、使用效率等影响建筑环境影响指数的重要因素。其次,根据分析研究所得出的建筑环境影响要素建立建筑环境影响指数评估指标体系。综合绿色建筑理论与生命周期理论,建筑环境影响指数主要包括场地扰动、生命周期碳排放、能源效率等方面的10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重要性及权重分析,建筑使用率、能源效率、建筑生命周期CO2排放量、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10项指标中的前4位,分别为0.1651、0.1432、0.1432、0.1326,与现行建筑政策及各类建筑评估体系较为吻合。同时,根据地域、气候等特性,建立建筑环境影响指数各指标评估标准,并得出建筑环境影响指数为住宅0.4(公建0.41),属于浅绿色建筑。最后,结合建筑环境影响指数指标体系,提出降低建筑环境影响应从设计规划、建材选用、建筑能效、建筑使用与管理方面着手,降低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使用率和建筑能效,降低建筑寿命周期的CO2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