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质疏松症[osteop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脆性减少,容易发生骨折。RANK/RANKL/OPG系统被认为是破骨细胞分化成熟最重要的信号通路,是四肢骨发生OP最根本的原因。但该通路是否同样启动了口腔颌面部的OP,以及他们与牙槽骨骨量、骨密度的关系如何,尚未见文献报道。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更易发生OP而受到更多关注,但是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男性OP发病率逐渐升高,老年男性OP日益成为严重的世界性问题。雄激素缺乏是男性OP发生重要原因,但雄激素与口腔颌面部骨密度、骨量的关系如何未见报道。雄激素对颌骨RANK/RANKL/OPG系统mRNA的表达的影响是否与股骨一致,也不清楚。口腔颌面部骨质疏松造成面容塌陷,牙易松动脱落,牙槽骨萎缩,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发音和美观功能。即使采用义齿修复也因缺乏足够的骨组织支持导致修复失败,寻找药物治疗的方法减缓骨的吸收增加骨量一直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αD3作为骨质疏松的基础用药,它对RANK/RANKL/OPG的影响如何?我们可否把它用于男性口腔颌面部牙槽骨OP的防治?因此有必要建立自然衰老的雄性大鼠模型阐述雄激素的改变对口腔颌面部骨骼骨密度、骨形态计量的影响,及RANK/RANKL/OPG信号途径是否启动口腔颌面部OP,评价αD3对老年大鼠颌骨RANK/RANKL/OPG表达的影响及骨量、骨密度的作用。目的:观察RANKL、OPG在不同年龄男性下颌骨的表达方法:选用湘雅医院2008.5-2009.7口腔门诊拔牙去骨及病房正颌外科手术男性病人46例。排除牙周病、影响骨代谢的全身系统疾病及药物服用史,无抽烟、酗酒不良生活习惯。分为3组,其中青少年组10-29岁,17人,中年组30-59岁,15人,老年组60-89岁,14人。采用RT-PCR方法,观察下颌骨RANKL、OPG的表达。结果:1、与青少年组相比,中年组和老年组RANKL mRNA分别升高2.1倍和5.3倍,OPGmRNA分别升高3.3倍和4.8倍,差异有显著性(p<0.05)。2、RANKL和OPG值与年龄正相关。结论:1、男性下颌骨RANKL mRNA和OPG mRNA水平随年龄明显升高,RANKL和OPG值与年龄正相关。2、中年组颌骨改建活跃,与青少年组相比,骨形成大于骨吸收;3、老年组颌骨吸收与骨形成均处与低水平,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月龄大鼠生化指标、骨密度及骨形态计量的变化,研究雄激素的改变对大鼠的作用及αD3对老年大鼠的影响。方法:选用6周龄、6月龄、24月龄、24月龄+αD3组Wistar大鼠分为甲、乙、丙、丁组四组,每组15只。其中丁组为24月龄+αD3组,按0.05ug/kg/d-1灌胃,隔天一次,每周3次,连续10周。生化指标测定:颈总动脉取血分离上层血清测ALP、BGP、T、TRACP5b;采用双能X线测定右侧股骨、颌骨骨密度;骨形态计量:采用右侧股骨、颌骨EDTA脱钙,在Motic image advanced 6.0型图像系统测量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等。结果:生化指标:1、T水平随月龄增长明显下降,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ALP、BGP随月龄增长明显下降。与6周相比,6月龄、24月龄、24月+αD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TRACP5b水平随月龄增长明显升高,24月及24月+αD3较6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4、BGP与ALP正相关(r=0.58),与TRACP5b负相关(r=-0.49)。5、Ca、P变化不大,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密度指标:1、股骨、颌骨骨密度随着月龄增长增加;2、24月+αD3较24月组骨密度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形态计量指标:1、股骨、颌骨随月龄增长,骨小梁面积、宽度增加;2、与6周组颌骨破骨细胞计数相比,6月龄、24月龄、24月+αD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6月组股骨破骨细胞计数比,6周组、24月龄、24月+Q D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颌骨24月组较6月组比较,骨小梁宽度增加53%,但骨小梁间隔增加123%;4、24月+αD3组较24月龄颌骨骨小梁面积增加33%。结论:1、随月龄增长睾酮水平明显下降。2、随月龄增长骨形成生化指标也明显下降,骨吸收指标明显升局。3、骨吸收与骨形成在老年组处于低水平。4、药物αD3有促进颌骨骨量的作用。目的:观察RANK/RANKL/OPG在不同月龄大鼠股骨、颌骨的表达,探讨颌骨骨质疏松与全身骨质疏松的一致性。探讨αD3对老年大鼠RANKLmRNA及OPG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周龄、6月龄、24月龄、24月龄+αD3组Wistar大鼠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组15只。其中丁组为24月龄+αD3组,按0.05ug/kg/d-1灌胃,隔天一次,每周3次。连续10周。取左侧股骨远中干骺端1/2和左侧磨牙段下颌骨采用RT-PCR测RANKL及OPG的mRNA的表达并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股骨RT-PCR的结果:1、RANKL mRNA值随月龄增长明显。与6周组相比,6月和24月组RANKLmRNA分别增加6.0倍和7.3倍,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OPGmRNA值随月龄逐步增加,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24月+αD3组与24月组比较RANKL mRNA和OPG mRNA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RANK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3、RANKL/OPG值随月龄增长明显升高,6月、24月组与6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颌骨RT-PCR的结果:1、颌骨RANKL mRNA随月龄增长升高,与6周组相比,6月龄和24月龄RANKLmRNA分别增加6.2倍和6.4倍,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与6月组比较,24月组RANKL/OPG比值随月龄增长下降。3、24月+αD3组与24月组比较RANKL mRNA和OPG mRNA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RANK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的结果:1、RANKL. OPG表达于软骨和成骨细胞胞浆和胞核;2、6周组颌骨、股骨OPG表达高于6月组;3、24月龄+αD3干预组OPG表达较24月组增强;结论:1、随着月龄增加,股骨RANKLmRNA明显升高,OPGmRNA缓慢上升,RANKL/OPG值也随月龄增加,有利于骨的吸收和转换;2、随月龄增长,颌骨RANKL mRNA水平增加。RANKL/OPG值随月龄增长24月组较6月组却下降,说明颌骨骨质疏松与全身骨质疏松不完全同步,颌骨骨吸收水平低于全身骨吸收水平;3、RANKL、OPG表达于同一类型的细胞,二者共同调节骨细胞的代谢;4、αD3有促进骨形成降低骨吸收的作用;5、骨钙素和股骨RANKL及RANKL/OPG比值负相关,与颌骨RANKL负相关,可以用骨钙素来预测股骨和颌骨的骨吸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