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絮凝剂已经能够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种类的废水处理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絮凝效果。论文选题来源于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沙颍河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集成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课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参考文献,选择4种土壤中分布较广的菌种,购买于菌种库。经过活化及产絮培养,采用菌液对高岭土悬浮液进行絮凝实验,选择絮凝效果较好的多粘芽孢杆菌进行后续实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菌株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以及培养基最佳初始pH为7.0。同时,探究出菌株的最佳培养时间为48 h,最适摇床转速为150 rpm,最佳培养温度为30℃。所产絮凝剂的絮凝活性最高可达到74%。本文也针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体系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中速(200 rpm)搅拌15s左右,絮凝率达到最高的70.2%;在絮凝剂沉淀高岭土悬浮液的过程中,Ca2+表现出优良的助凝性能,当质量分数为1%的CaCl2投加量为5~6 mL时,絮凝率达到最大的73.7%;当絮凝剂的添加量为2 mL时,絮凝率达到最高的74.4%;OH的引入,也会提升絮凝剂的絮凝能力,当pH为8时,絮凝率达到72.2%;同时发现反应体系的温度对絮凝率的影响不大;然后通过离心,发现絮凝剂中主要起絮凝作用的物质分布在发酵液中,而不是菌体本身。最后将MBF尝试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中,发现效果不尽如人意,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在聚合氯化铝铁的研究中,制备出两种不同铝铁比(分别为9:1和5:5)的PAFC,发现当合成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2 h,搅拌速率为200 rpm左右时,制备出来的PAFC絮凝效果最好;在对高岭土悬浮液沉淀的实验中,发现当PAFC的投加量为5 mg左右时,絮凝效果最佳;对于反应体系的pH,当pH<7时,PAFC(5:5)的沉淀效果好;当pH>7时,PAFC(9:1)的沉淀率高,最高达到65.7%。但是在同样处理环境下,PAFC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的沉淀效率没有微生物絮凝剂的沉淀效率高。最后,本文探讨了絮凝剂在未来废水处理中的技术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