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文复合词识别的时间进程:一项事件相关脑电位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946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视觉的汉语真假双字词为材料,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词汇加工过程与表征的关系。 方法: 实验一记录了16名、实验二记录了11名被试的行为数据和ERPs数据。 结果: ①真词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假词。 ②真词和假词均诱发了明显的N1、P2、N2、P3、N400、P600成分。 ③假词的N2波幅显著大于真词;假词的P3波幅、潜伏期显著小于真词。 ④假词的N400波幅显著小于真词,假词减真词的差异波波幅表现出显著的半球效应,左半球大于右半球。 ⑤假词的P600潜伏期显著长于真词。 结论: N2、P3成分分别反映了词汇认知加工早期对心理表征的匹配和评价、注意的分配;N400、P600成分分别反映了词汇认知加工晚期汉字之间的语义冲突和语义、句法等关系的整合。研究结果证明了中文复合词识别的词汇通达和语义整合过程,支持了词汇后加工的观点,为假词反应时长于真词提供了电生理证据。
其他文献
演绎推理通常是假设在某些前提成立的条件下,让个体从隐含的前提中推测出一个逻辑结论。心理学关于演绎推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范畴三段论推理和条件推理等类型。按形式逻辑的观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特殊的交往过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交往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信息的交流,它还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全面的心灵对话过程,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