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复位治疗椅辅助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SC-BPPV)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本眩晕中心连续诊治的165例PSC-BPPV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121例;年龄范围为23~74岁,平均51.3±11.5岁;眩晕病史2天-11年,其中病程<3个月109人(66.1%),病程>3个月56人(33.9%);左耳患病67例,右耳患病98例,无双耳同时受累的患者。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Epely组和TRV Chair组分别接受Epely法复位和TRV Chair复位治疗。 结果:1周时TRV组患者的治愈率(85.2%)高于Epley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周、3月和6月时两组患者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TRV组患者在4周和3月时所需要的治疗次数少于Epley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6月时两组患者的就诊次数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眩晕复位治疗椅辅助复位治疗PSC-BPP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目的:评价眩晕复位治疗椅治疗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ubjective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S-BPPV)的疗效。 方法:采用眩晕复位治疗椅辅助的Epley法和Barbecue法分别复位治疗后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首次复位治疗后1周、3月时所有患者均复查Dix-hallpike及Roll-test变位试验,记录患者眩晕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21例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第一次复查时,眩晕消失、改善、无变化分别为8例、4例、9例。在长达3个月的随访期中,未发现患者复发。后半规管及水平半规管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4.3%及42.9%,治疗总体有效率为57.1%。 结论:通过体位诱发眩晕判定可疑受累半规管,并采用对应的复位治疗,可对多数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