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一、二十年来,在电子技术改革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不能正确反映产成品的消耗,不能为企业的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成本的缺陷,同时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由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发展到现代的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是成本会计科学发展的趋势。因此,在我国研究与推广作业成本法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是由美国会计学家科勒(E Kohler)于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尽管作业成本法早在30年代末就已经提出,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并未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自美国哈佛大学库柏和卡普兰两位教授80年代中期以来撰写的一系列案例,论文,著作之后才得到会计界的普遍重视,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作业成本理论已日趋完善。在我国,经过一些学者的介绍与研究,作业成本法也广泛被大家所了解。在这20多年发展过程中,作业成本法在许多先进的国外公司中得以实施,并取得了卓著的成效,但是在我国,实施作业成本法,利用控制作业成本来实现企业成本控制并取得成功的企业却很少。这一方面与我国传统企业很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们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有关。成本控制的水平往往取决于成本观念。现行成本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在传统成本控制的基础之上,由于传统成本控制在处理间接费用等方面存在缺陷,而使成本控制难以有效,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发展及应用为成本控制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在我国全面推广作业成本法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在一些条件成熟的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是完全可能的。
本文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控制进行了比较分析。描述了国外企业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控制中的运用;构建了我国企业基于成本控制的作业成本法核算模型;设计了基于成本控制的作业成本法实施流程,包括:作业中心的建立与作业成本的核算,制定作业中心成本控制标准并进行差异计算和分析,作业中心业绩考核与作业分析。文章最后采用一个实例演示了基于成本控制的作业成本法的计算过程并分析其在我国的适用性以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在充分研究了国内外有关部门成本控制理论与文献的基础上,吸取先进的成本控制经验与成果,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控制理论中,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方法,为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法和构建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使我国企业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基于成本控制的作业成本方法,并促使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