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下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上海市Q区家庭医生制服务调研数据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m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居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上升,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愈加旺盛。20世纪后期,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之一——家庭医生服务兴起。到目前为止,已有人提出了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将之应用到实际中,但是却没有找到更进一步,专门针对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尤其是城郊区域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下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的。本文源于某课题项目,根据上海市Q区社区卫生中心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情况,试图建立符合其区情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下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检验指标体系的适用性。该区属城郊区域,因此这一指标体系的建立或对中国其他城郊区域乃至广大农村有鉴借意义。  本文首先在大量研究与家庭医生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国家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在原文件中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支持三大方面初步选定了指标。随后将指标设计成问卷。样本设定为家庭医生260个,涉及四个岗位人员,根据Q区下面各个镇家庭医生团队人员实际情况,各个岗位样本量分别是:全科医生82人、社区护士87人、公卫医生73人和乡村医生18人。调查方法设计上,主要采取问卷调研法,2012年12月在上海市Q区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建立了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下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得到了各个指标的组合和相对权重,最后又通过综合评价法和TOPSIS法进行指标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验证。  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如下几点:首先,根据国家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性文件,科学的选择了49个指标。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了一个拥有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体系中,一级指标有3个,分别是: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支持;二级指标有9个,分别是:工作针对性、工作动态性、工作宣传性、平台建设、双向转诊、人才培养、信息系统、信息共享以及绩效考核;三级指标为49个。再次,在因子分析建立了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作者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了各个指标的组合权重和相对权重,其中工作内容权重最大,其次是工作支持,最后是工作流程,这与家庭医生制在Q区的当前要求是一致的,指标权重具有合理性。最后,作者将建立的指标体系放到Q区内6个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社区卫生中心去检验。通过综合评价法和TOPSIS法对6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以往几年的测评结果基本吻合,因此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其他文献
当前的时代背景使得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全球化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也让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挑战。由于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海外市场扩大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同时企业的发展已经
期刊
产业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实现生态文明战略和美丽中国构想的重要抓手。当前,首批全国22个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已经启动
期刊
作为90后一代,我们曾经被认为是出生在歌舞升平年代,有强烈自我表达欲望,脑筋活跃,追求快速高效,爱闹爱玩,有梦想和理想,喜爱前方和远方,不愿停下自己追逐脚步的一群人.然而
期刊
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将化学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为了教学进度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实验,而不是让学生自己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