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杀菌素(Spinosads)产生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产素能力的提高及发酵工艺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ar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杀菌素(Spinosads)是由放线菌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发酵产生的,兼具生物农药的安全性和化学合成农药的快速效果的新型杀虫剂.国内市场已有国外产品销售,国内对该产品的开发仍处于初始阶段.该研究试图分离多杀菌素高产菌株,为此进行了菌株诱变和发酵工艺探索.首先,作者比较了9种固体培养基上多杀菌素产生菌的生长状况,并根据比较结果最后选定固体培养基M作为Spinosads生产菌株的产孢培养基.然后,作者采用TLC定性和HPLC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摇瓶发酵和自动罐发酵过程中样品Spinosads含量的检测方法.进一步,作者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发酵培养基配方.该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葡萄糖4.0g,淀粉2.0g,精氨酸0.2g,黄豆粉2.5g,玉米浆3.0g,酵母浸出粉0.5g,CaCO<,3>0.3g.定容100ml,PH7.0.为了获得多杀菌素高产菌种,作者采用离子束结合亚硝基胍交替诱变的方法,对Spinosads产生菌进行诱变筛选.在离子束最佳诱变剂量为5×10<14> N<+>/cm<2>的条件下,最终得到诱变株XS-3-285.该菌株的Spinosads的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40﹪.作者采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C<13>-NMR谱对提取获得的结晶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该结晶为Spinosads.作者还对XS-3-285在5L自动罐中的发酵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该工艺包括:通过自动流加5﹪硫酸的办法控制pH值,通过增加通气量和提高搅拌速率控制溶氧,通过后期补糖提高多杀菌素产量.通过对各个参数的跟踪检测,作者绘制了Spinosads产生菌的发酵动力学曲线,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上一种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近年在我国黄淮麦区发生逐年加重,已经严重威胁到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由于该病是土传病害,防治比较困难,种植抗病品种
目前世界农药的发展的主题是“高效、安全、经济”,光活化农药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的优点。这类农药利用生物环境中无所不在的自然因子-光和氧的作用下能极大地提高其毒杀
目的:对胃镜病理活检在上皮内瘤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例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Taro bacilliform virus (TaBV) is characterized by a circular, non-covalently closed double stranded DNA genome with discontinuities in both strands.It is the m
目前,辣椒疫病(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已成为影响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不仅造成辣椒产量的降低,更给我国及其他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的,辣
2004 年4 月~10 月,对孔林灌草丛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天敌间的竞争关系、次要刺吸类害虫间的竞争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根据灌草丛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的组成和数量,按照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30例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20例接受急诊PCI治疗,分别于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及PCI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