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经超声引导下封堵术与传统外科手术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探讨经超声引导下心脏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适应证、安全性及可行性,为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自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于苏北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行ASD及VSD外科治疗病例共64例:传统手术共45例(ASD:38例,VSD:7例);超声引导下封堵19例(ASD:15例,VSD:4例)。所选病例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查、心电图、胸部CT或胸部正侧位片等检查确诊并排除手术禁忌,部分老年患者术前常规行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病例纳入标准主要有:1.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未合并其他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心脏疾病;2.所选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记录、病程记录等数据均能够如实查到,超声心动图的复查也在我院完成;3.封堵治疗组所用封堵器均由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公司生产。排除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不完全或检查由外院进行;2.患者合并其他需要外科治疗的心脏畸形。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房、室间隔缺损大小等),术中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体外循环时间、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呼吸机通气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及术后并发症(残余漏、气胸、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及切口液化等)。统计数据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传统手术组与封堵治疗组相比,术前体重方面有差异,封堵治疗组体重(49.5±22.2)Kg,传统治疗组体重(55.5±15.0)Kg;封堵治疗组年龄(30.3±20.9)岁,传统手术组年龄(36.7±17.7)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见封堵组治疗缺损直径(ASD:9.2±3.0 mm,VSD:2.4±0.6 mm);传统手术组缺损直径(ASD:22.2±9.9 mm,VSD:9.1±4.7 mm)。传统手术组术中常规行全麻下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术中阻断主动脉,据凝血指标输注血小板等改善术后凝血情况,出血量封堵治疗组(15.8±9.9)ml,传统手术组出血量(358.7±187.2)ml;封堵治疗组术中均无输血,传统手术组输血量(719.4±452.6)ml。术后常规进入重症医学科观察,封堵治疗组呼吸机通气时间(5.5±4.2)h;传统手术组呼吸机辅助时间(20.5±7.0)h。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封堵治疗组1例封堵失败,另择期行开胸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94.8%,较传统手术组成功率(100%)低,分析原因为主动脉瓣侧缺损边缘不足。传统手术1例因术后大出血再次开胸止血治疗;封堵治疗组术后无残余分流,传统手术组房间隔及室间隔术后各有1例少量残余分流,残余分流率4.4%,均行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传统手术组术后出现气胸、切口液化、胸腔积液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封堵组。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房间隔及室间隔经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无需行体外循环,术中无大量血液丢失,无需输血改善患者凝血及贫血,手术安全性更高,风险更小。与传统手术相比,封堵治疗无需开胸,切口更小,术后无切口脂肪液化,无胸廓畸形,更符合当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患者身心负担。封堵治疗组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费用更加低廉,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优于外科手术组治疗。随着封堵技术提高、封堵材料的进步,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必将为间隔缺损的治疗提供更理想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