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374a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85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为探讨miRNA-374a在乳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对其靶蛋白BMP-2翻译的调控。   方法:   选取实验标本共48例,其中将乳腺癌标本根据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激素受体、HER2、P53、Ki-67状态分为高侵袭转移性组和低侵袭转移组,每组各选取标本16例,另选取16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作对照。每组中随机选取6例标本混合后分别进行高通量基因组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374a。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miRNA-374a的靶蛋白:BMP-2。运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剩余10例标本的miRNA-374a mRNA、BMP-2 mRNA及BMP-2蛋白表达水平以进行验证。所得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做统计分析。   结果:   1、miRNA-374a的表达量在正常乳腺组大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中在低侵袭转移组的表达量大于高侵袭转移组(P<0.05),表达次序为:正常乳腺组>低侵袭转移组>高侵袭转移组;   2、BMP-2 mRNA表达量在正常乳腺组中小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中高侵袭转移组与低侵袭转移组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P=0.34>0.05),表达次序为:正常乳腺组<低侵袭转移组≈高侵袭转移组;   3、BMP-2蛋白表达的表达量在正常乳腺组中小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中低侵袭转移组表达量小于高侵袭转移组(P<0.05),表达次序为:正常乳腺组<低侵袭转移组<高侵袭转移组。   4、相关性分析显示miRNA-374a与BMP-2蛋白存在明显负相关(P=-0.4128)。   结论:   miRNA-374a通过负调控BMP-2的蛋白表达抑制乳腺癌侵袭转移。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检测酪氨酸磷酸化调节基因(CABYR)在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基因突变情况,进一步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ABYR基因的异常表达情况和突变位点及其临床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