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动态观测手术期间血清瓜氨酸、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和胃粘膜张力指标变化,探讨气腹时长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胃肠粘膜的影响和机制。 方法:40 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 46.05±4.94 岁。予常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诱导气管插管后,经鼻置入胃张力监测导管至胃腔中。术中行11mmHg CO2气腹。分别于气腹前(T0)、气腹后 60min(T1)、气腹后 120min(T2)、气腹后180min(T3)、气腹后 240min(T3)及气腹结束后 30min(TE)时点,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 CO2分压(PetCO2)以及胃粘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胃粘膜内-动脉血 CO2分压差(Pg-aCO2)和胃粘膜内 PH值(PHi),并抽取挠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瓜氨酸浓度的检测,对比分析不同时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变化。 结果:患者平均气腹时间 265.7±28.79 min,生命征稳定,均痊愈出院。1.pHi随气腹时间延长而降低,T2最低,随后时点保持相对稳定(P<0.05),TE虽回升但仍低于T1(P<0.05)。2.Pg-aCO2在从T1始随气腹时间延长显著升高(P<0.01), T2达最高,T2、T3、T4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E仍高于T0(P<0.05)。3.血清I-FABP在气腹后逐渐升高,各个时间点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在 T2 达最高,与 T1 比较有差异(p<0.05);T2 至 T4时相对稳定(p>0.05);TE 仍高于 T0(p<0.05)。4.血清瓜氨酸随气腹时间延长而下降,以T1及TE最明显;T1和T0比较、TE和T4比较明显差异(p<0.05);T2与T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T1、T2和T3 Pg-aCO2和血清IFABP呈正相关(r=0.59、r=0.80和r=0.92,p<0.05)。T1和T2 Pg-aCO2与血清瓜氨酸呈负相关(r=-0.53 、r=-0.42,p<0.05)。 结论:1、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血清I-FABP浓度随气腹时间而升高,气腹120min达最高点,瓜氨酸则随气腹时间延长而降低,尤以气腹 60min 变化最显著,气腹结束 30min 两指标均异于气腹前。提示气腹期间存在胃肠粘膜损伤,程度与气腹时间相关,气腹后短时间难以恢复。2、妇科腹腔镜手术期间,pHi 随气腹 时间而降低,以气腹120min最低,Pg-aCO2随气腹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尤以气腹120min变化最显著,气腹结束后30min两指标均未恢复气腹前水平。提示气腹期间存在胃肠粘膜酸中毒和胃肠低灌注状态,气腹后短时间并不能恢复。3、Pg-aCO2与 I-FABP 在气腹 60min、气腹 120min、气腹 180min 有正相关;Pg-aCO2瓜氨酸在气腹60min、气腹120min 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气腹中胃肠道发生低灌注是造成胃肠道粘膜损伤的原因之一,且损伤严重程度也与气腹时长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