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沼液的积累量随着规模化禽畜养殖的快速发展大量激增,处理不当必将引起环境恶化。沼液作为水溶性速效有机肥料,其中的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钠、钙、铜、铁、镁、锰、锌等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生长素、微生物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成熟等过程,增强植物抗性,无污染、无残留、无抗性,完全可以代替有机肥进行有机水稻的生产,作为基肥、追肥,叶面喷施,防治病虫草害,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肥力,获得与常规有机稻种植略高或相当的产量和品质,可以实现资源化高效利用沼液。本实验以10%的穗肥调控作为两种氮素配比进行大田栽培试验,以饼肥、有机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沼液用量对水稻生物产量、叶面积、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品质、土壤肥力改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全面分析作用效果,探讨在合理的施肥方式下最佳的沼液施用量,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权衡。主要研究结果有:一、沼液氮素穗肥运筹对有机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沼液作为氮肥,在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追施穗肥,必需增大穗肥施用比例,才可以促进有机水稻叶片生长,增加群体光合生物积累量,提高氮素吸收利用,增产优质;穗肥比例过小,作用不明显。应根据不同气候、土壤以及产量水平,在孕穗期选择最佳穗肥施用比例。产量、品质在两个氮素配比下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下,考虑施肥成本和经济效益,以6:4的基蘖肥配比,不施穗肥,可以降低施肥次数、减少施肥人工成本,获得同等的经济效益。二、沼液氮素水平运筹对有机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沼液能促进水稻叶片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施用量越大,最大叶面积指数和高效叶面积率越大,但是高氮水平的沼液,增加了水稻无效分蘖,与有效分蘖竞争氮素,群体透光条件不好,影响有效叶生长发育,不利于有效叶面积率提高。沼液作为氮素能促进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且氮素水平越高,积累量越大,提高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效率,同时能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但沼液的氮素水平处理对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生理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氮素转移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随着氮素水平的减少逐渐降低。沼液的氮素水平处理对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无显著影响,与CK相比也无显著差异,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亩有效穗数增加,产量随之提高至419.54kg/667 m2,而低水平下的氮水平处理,增产效果不明显。沼液能显著提高稻米糙米率、精米率,与CK相比,整精米率的无显著差异;沼液的氮素水平处理没有造成碾磨品质的显著性差异,但整精米率有随着BS氮素水平的降低而提高的趋势,增幅不明显;稻米外观品质、食味值和直链淀粉含量没有因为沼液氮素水平的不同出现显著性差异,沼液高氮水平可以显著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施用沼液较CK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高氮水平的沼液对土壤有机质的提升能力明显,对土壤全钾的影响不显著。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随沼液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速效磷的增幅不明显。同时,沼液施用量越大,经济增收越明显。三、沼液对比其他有机肥对有机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沼液的施肥效果与饼肥、有机肥相比在优化群体质量指标、提高氮素吸收利用、增产优质、改善土壤肥力等方面没有显著优势,但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沼液较饼肥增收455.52—493.64¥/667m2,沼液较有机肥增收677.83—1015.95¥/667m2,可以看出在6:4下增收优势比较明显。所以,有机稻生产中施用沼液具有明显的成本和收益优势。综上,从有机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在有机稻生产中,沼液作为有机肥,以6:4的基蘖肥配比,不施穗肥,减少施肥次数,沼液氮素施用水平为11.53m~3/667m2时,可以实现净收入3513¥/667m2。在此施用量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沼液施用量,最大程度的消耗沼液,降低贮存成本,实现资源化高效利用,获得最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