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冯君孺人画像石墓及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floodfo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文第一章中,笔者回顾了汉代画像石墓、南阳地区汉画像石墓及冯墓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并就汉画像石这一学科门类未来的发展前景,在研究方法上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第二章分析了冯墓的墓葬形制。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认为冯墓是极为特殊的墓例。它以“郁平大尹”(二千石官吏)的身份僭用了诸侯王、列侯享有的特殊葬制,而相比其它同样僭制的中等官吏之墓,规格又最高。在第三章中,深入分析与辨正了冯墓内一部分画像的真正内涵。对于发掘报告简单定名的画像、汉画中常见但意义仍有待商榷的画像,进一步挖掘其丧葬内涵,以期还原其所代表的汉代人的真实观念。认为:“戏虎图”表达的主题是“驱邪逐疫”;“鱼、猴”画像实际是描绘天界的祥瑞;“舞乐百戏图”包含有驱邪、娱悦墓主和祀神三重意义。第四章分析了冯墓的画像配置规律。认为由于冯墓处于新莽时期这一南阳汉画像石的初步成熟期,因此具有这一时期普遍存在的配置规律,然而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画像多配置在回廊而非前室、内容上注重表现墓主人在地下世界的显赫生活和驱邪逐疫,并且由于所属空间的差异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层次上。第五章分析了冯墓画像石的艺术风格特点:略粗、疏朗、古朴、不够流畅。在这个基础上,引入美术史专业的研究方法与名词,对南阳地区汉画像石进行了艺术风格的地域子传统研究。认为南阳地区主要有甲、乙、丙三类风格迥异的地域子传统,分别分布在方城县及周边、唐河县、南阳市及周边。这应该是首次涉及南阳汉画像石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说是一次尝试。
其他文献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一生深居简出,默默无闻。她把57岁人生的大部时间,用在潜心写作上,为后人留下一千七百多首诗歌和近一千一百件即诗即信的书简。狄金森生前不
都铎时期的税收包括:直接税(1/15和1/10税)、协助金、新协助金、教会税、关税、农业税以及一些准税收(捐纳,强制借款等),在这一时期,地位尤为重要的税项是新协助金和关税,关税在都铎时期日益成长为政府财政的核心部分。税收是都铎王室政府财政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都铎王朝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它的作用更加凸显重要,而且税收在这一时期既强化了王权,又开始完成向近代财政的转型,成为公共财政组成部分
论文研究16至19世纪中欧绘画的相互影响,将绘画艺术视作文化投影,从跨文化交流角度考察该时期中欧绘画在对话过程中的互动,以窥现异质文化在相识之初的交流特点与模式。   论
学位
清末民初是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转型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史学摆脱传统经学的束缚,开始迈出了独立发展的第一步。与此同时,“科学”取代“经学”而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科学
本文拟将印尼威权政治的发展与民主化过程的启动结合起来,通过苏哈托威权政治确立、发展,探析其政治转型的原因、条件及其影响。 本研究拟采用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
呼伦贝尔地方自治同中国共产党对呼伦贝尔地区的开辟工作,是交织在一起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以呼伦贝尔自治为中心线索,对1945年至1956年间,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成立到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