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得游憩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一项重要的日常需求。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制定的《雅典宪章》和1977年颁布的《马丘比宪章》中提出,在城市规划中要能够满足人们居住、生活、工作、游憩的需要,引起了人们对城市游憩空间的重视,反映出“游憩”日益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休闲游憩活动主要是满足人们精神的、社会的、审美的和生理的多种需要,其状况直接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在市区内或市郊的游憩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游憩活动。充足的游憩空间及合理的结构布局对于城市游憩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是由城市游憩物质空间和行为空间耦合而成的,本文从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出发,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同时借鉴城市空间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游憩产业规划理论、旅游学、游憩地理学、区域旅游规划原理等理论同时又立足于生态景观理论、区位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行为地理学等理论,从理论上对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构成要素、形成机制和理想模式进行分析,从实践上加以验证。本文总共分为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第二章到第五章为正文部分,其中第二章和第三章为正文的理论研究部分,在第二章中主要阐述了城市游憩、城市游憩空间及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城市游憩空间的构成要素、基本形态和表现形式等内容。第三章中重点分析了城市游憩的相关供需分析、划分层次分析、布局分析以及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演化的驱动力因子分析和国内外现有游憩空间结构模式评析等相关内容,为实证部分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章和第五章为本文的核心部分,即本文以兰州市为研究范围的实证部分,对兰州市的游憩空间供需做了一个总体的分析。第五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提出了兰州市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优化的思路和途径。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及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做个简要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