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收缩、持续动荡,各国竞争愈加激烈。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的上升,使得企业原有优势已逐步丧失,企业固有弊病逐渐显露,企业发展动力下降,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也不断加大。国内外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得企业经营环境特征已从稳定的、渐变的向高度不确定性的和非连续性的特征转变。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打破现有状态、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已成为企业实现生存、发展所需思考的关键问题。以海尔为代表的企业在不断探索中,发现公司创业是构建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中央也了颁布一系列政策以改进企业创业环境,试图激励企业创业意愿。那么,在现实中企业家是如何看待这些政策的?这些政策是否对企业创业行为具有激励意义以及其相应情境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尚未得到解答。以往研究通常使用“创业导向”这一构念来刻画在位企业从事创业行为的强度,并对其驱动因素也进行了考察。从微观的视角来看,现有研究更多关注组织因素和管理层因素(CEO、高管团队、企业家特征)对创业导向的影响,但对企业家(entrepreneur)特别是其主观认知的影响的研究仍不足。同时从宏观的视角来看,现有研究也较为关注任务环境、民族文化特征等对创业导向的影响。然而对中国企业面对的关键情境因素—制度环境的关注仍较为缺乏。基于此,本文同时整合战略选择理论和制度理论,探讨企业家对政策环境的感知是否会影响企业创业导向战略的选择以及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企业的战略选择是否会发生改变。本文以中国私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业导向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情境进行分析探索。具体而言,本文以SPSS22.0为分析工具,以“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为样本,对企业家新政感知与创业导向之间的主效应关系,以及正式制度(地区制度发展水平、信贷分配市场化水平、私有财产保护水平)和非正式制度(政治联系)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进行回归分析。除此之外,本文对自变量企业家新政感知和因变量创业导向分别提取主成分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家对新政的积极感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业导向,正式制度(地区制度发展水平、信贷分配市场化水平、私有财产保护水平)强化了两者关系,即在地区制度发展水平、信贷市场化水平、私有财产保护较高地区,企业家对新政的积极感知对创业导向的促进作用都更显著。而政治联系弱化了两者的关系,也就是说企业拥有的政治联系抑制了企业家新政感知对创业导向的促进作用。以上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其丰富了创业导向的前因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情境下创业导向的形成。其次,其结合制度理论深化了战略选择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战略选择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最后,文章从企业家政策环境感知的角度,为探索政府政策的影响效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不仅如此,以上研究发现对于企业和政策制定者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一方面,企业核心决策者的认知和意图对企业的发展与战略选择有着重要的导向性影响,因而一定要注重对企业核心决策层认知的塑造和构建。另一方面,政策制定者要注意客观政策与主观认知之间的差异,加强政策的解读,着力从认知层面影响企业决策者。同时也应加强对制度落后地区的政策供给和制度建设,尤其是融资渠道和产权保护的建设,增强私营企业长期发展的信心,进而充分释放新政策的实际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