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进行回顾性分析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探索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联合放疗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1例EGFR基因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例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EGFR-TKIs治疗联合脑部放疗;对照组:20例,化疗联合全脑放疗。所有研究对象的可测量评估的病灶均采用CT或MRI进行效果评定。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 1.1版)来判断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参照WHO抗癌药物毒副反应的标准来进行评定。对患者进行门诊、住院及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卡方检验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标准,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进行3个月后的靶向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4周期化疗后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的颅内病灶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全身病灶ORR及DCR为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的全部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没有发生IV级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EGFR-TKIs治疗组最常见的副反应为皮疹,发生率(32.2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对照组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较比EGFR-TKIs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脑转移患者,行EGFR-TKIs靶向治疗联合头部放疗,患者颅内病灶及全身病灶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有明显改善,并且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耐受较好,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