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台湾人口、资源与环境变迁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f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清代台湾的人口变化、资源开发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变迁。为了清晰地说明这三者之间的动态变化逻辑关系,本文制作了一个系统流程图。同时引入了西方史学中年鉴学派的“长时段”和“整体”理念,以便从总体上把握这一变化的趋势和曲线。 文章首先建构了清代台湾开发之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状况,概述了与人口变化与资源开发相关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景观,突出人口数量是推动这一系统向前发展的关键作用。并从宏观上考察了清代台湾的人口变化过程与资源开发进度,着重分析开发制度与人口变化的内在关系,劳动者的素质对于开发方式选择的影响及后果。另外,还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计量分析方法对整个清代台湾的人口变化和资源开发状况进行评估,指出在这两者之间发生变化的内在规律。 接着具体考察土地、水、森林这三种资源的开发情况,表明开发方式的选择和开发强度的适当与否才是导致生态环境变迁的重要因素。并从政府和民间这两个层面讨论了资源开发当中的外力因素,指出了资源开发中的资金投入与监管力度等因素也是直接影响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长时段地考察了清代台湾的环境变迁情况。从土壤、森林植被覆盖、洪水灾害、瘴气范围及鹿群变化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微观分析,指出人口的急剧膨胀以及快速推进的资源开发给台湾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最后是对全文研究所作的归纳和总结。指出清代台湾在人口变化和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规律和经验教训,以及对以后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其他文献
学术界对法律与历史的自然分工使法制史与对外关系的研究也成为了两个不同的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古代涉外法律的研究存在很大的缺憾。但是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的法律建设很发
奏议是中国古代社会常用的一种上行公文,是大臣向皇帝陈政献策的重要工具。奏议的内容反映了一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财政、赋税、教育、风俗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国经济思想史和金融学相关理论,运用历史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方法,以上海证券市场为中心探讨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其经济影
1914年8月,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造成了“山东问题”。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不仅未能解决这一问题,反而让日本继承了德国在山东权益。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国代表
美国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二百多年间,由英国的殖民地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原因之一就是其政治制度适应并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美国不是现代民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