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秦岭羚牛繁殖策略和行为的初步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研究于 2002.6 月~2002.10 月,在秦岭腹地的陕西省佛坪自然保护区进行,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无线电遥测、跟踪追寻技术结合野外随机观察记录法对羚牛秦岭亚种(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的雄性个体,包括群体中的成年公牛和单独活动的成年公牛的繁殖行为及繁殖策略和成年雌牛的繁殖情况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在羚牛秦岭亚种的成年雄性个体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繁殖策略:A、社群中雄牛的繁殖策略是在繁殖前期或繁殖期已通过争斗方式确立了其在群体中的优势等级序位,拥有优先的交配权,因此它们以守候的方式等待群体中雌牛发情期的到来;B、单独活动的雄牛的繁殖策略是在繁殖期寻找有处于发情期雌牛的羚牛群,尾随并且进入该羚牛群中,与群内原有的处于优势序位的雄牛争夺交配权,以获得繁殖的机会。 2.秦岭羚牛的繁殖期为每年的 6~9 月份,繁殖期内通过对野外羚牛活动的观察记录,发现秦岭羚牛的日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时间段:6:00~8:00、10:00~12:00、18:00~20:00,尤以 6:00~7:30 和 18:30~19:30 活动最为频繁,其日活动行为主要为觅食和行走(68.72%),其他行为依次为休息(20.82%),发情交配活动(10.46%)。 3.雄性羚牛的繁殖交配行为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鸣叫(Vocalization)、争斗(Fighting)、嗅闻和卷唇(Sniffing and Flehmen)、尾随或追随(Following or chasing)、亲昵和颌压(Affiliative and Chin-patting)、爬跨(Mounting)、交配(Copulation)。 4.在繁殖期间主动离开原来群体的单独活动的雄牛应该是有选择性(获胜比例77.8%,失败比例 22.2%,二者之比接近于 4:1)的进入到那些有处于发情期的雌牛的牛群。在繁殖期雄性独牛的繁殖机会比留在群内的相应的等级序位的公牛的繁殖机会大(前者的比例为 61.9%),野外单独活动的公牛绝大部分是那些体格健壮并处于最佳繁殖年龄的个体。 5.单独活动的公牛为了获得繁殖的机会而进入到羚牛群体的过程中,它与群内的公牛在交配权上会进行激烈的争斗,在此过程中,独牛取胜的概率(92.8%)大于群内的公牛取胜的概率(7.2%)。取胜的独牛的个体一般都比它所选择群体中被打败的群内公牛的个体大和强壮。 6.依据初步的观察和统计:雌性羚牛对采用不同策略的成年雄性羚牛具有选择性,雌牛最终均是选择同获胜者交配。获胜者拥有接近处于发情期的雌牛的优先权,但是这需要更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其他文献
文章根据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建立理论模型,讨论了以基金经理管理能力为依据的最优契约及最优激励机制,并求解了基金最优管理规模。结果表明,对于管理能力较低的基金经理,用于
文章从如何开展供应商产品先期质量策划和批量生产后如何确保供应商持续稳定地提供合格零部件2方面,阐述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提高供应商零部件产品质量的管理模式
<正>报道抢救成功误服大剂量硫化钡(100 g)出现呼吸肌麻痹、严重心律失常、重度低钾血症等危重病人一例。作者认为抢救成功的关键是抓住了对钡中毒致死原因:呼吸肌麻痹、严重
会议
本文主要根据我国磷肥生产过程中氟资源回收的再次利用现状,对使用氟硅酸制作冰晶石的各种工艺进行对比分析,并且笔者提出了以氟硅酸钠、氟硅酸分别与碳酸钠、氢氧化铝反应生
工厂生产离不开电力系统,合理的规划工厂的供电系统,确定工厂供电标准和流程,对工厂的设计标准原则和运行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认识工厂供电设备的基本原则,按照工厂供电的设计基本
本文通过引入一个两期动态模型对基金经理人的行为选择进行分析,刻画了经理人自身基于“职业生涯考虑”的最优努力行为和对“不正当的收入”的攫取。通过动态优化模型的建立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大力支持,人们越来越重视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问题。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对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被SCI数据库收录的情况做了调研分析,论述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