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研究于 2002.6 月~2002.10 月,在秦岭腹地的陕西省佛坪自然保护区进行,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无线电遥测、跟踪追寻技术结合野外随机观察记录法对羚牛秦岭亚种(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的雄性个体,包括群体中的成年公牛和单独活动的成年公牛的繁殖行为及繁殖策略和成年雌牛的繁殖情况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在羚牛秦岭亚种的成年雄性个体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繁殖策略:A、社群中雄牛的繁殖策略是在繁殖前期或繁殖期已通过争斗方式确立了其在群体中的优势等级序位,拥有优先的交配权,因此它们以守候的方式等待群体中雌牛发情期的到来;B、单独活动的雄牛的繁殖策略是在繁殖期寻找有处于发情期雌牛的羚牛群,尾随并且进入该羚牛群中,与群内原有的处于优势序位的雄牛争夺交配权,以获得繁殖的机会。 2.秦岭羚牛的繁殖期为每年的 6~9 月份,繁殖期内通过对野外羚牛活动的观察记录,发现秦岭羚牛的日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时间段:6:00~8:00、10:00~12:00、18:00~20:00,尤以 6:00~7:30 和 18:30~19:30 活动最为频繁,其日活动行为主要为觅食和行走(68.72%),其他行为依次为休息(20.82%),发情交配活动(10.46%)。 3.雄性羚牛的繁殖交配行为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鸣叫(Vocalization)、争斗(Fighting)、嗅闻和卷唇(Sniffing and Flehmen)、尾随或追随(Following or chasing)、亲昵和颌压(Affiliative and Chin-patting)、爬跨(Mounting)、交配(Copulation)。 4.在繁殖期间主动离开原来群体的单独活动的雄牛应该是有选择性(获胜比例77.8%,失败比例 22.2%,二者之比接近于 4:1)的进入到那些有处于发情期的雌牛的牛群。在繁殖期雄性独牛的繁殖机会比留在群内的相应的等级序位的公牛的繁殖机会大(前者的比例为 61.9%),野外单独活动的公牛绝大部分是那些体格健壮并处于最佳繁殖年龄的个体。 5.单独活动的公牛为了获得繁殖的机会而进入到羚牛群体的过程中,它与群内的公牛在交配权上会进行激烈的争斗,在此过程中,独牛取胜的概率(92.8%)大于群内的公牛取胜的概率(7.2%)。取胜的独牛的个体一般都比它所选择群体中被打败的群内公牛的个体大和强壮。 6.依据初步的观察和统计:雌性羚牛对采用不同策略的成年雄性羚牛具有选择性,雌牛最终均是选择同获胜者交配。获胜者拥有接近处于发情期的雌牛的优先权,但是这需要更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