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日益加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分居的现象日益普遍,养老已经成为我国的普遍社会需求。智慧养老服务是未来我国社会养老发展的一项必然选择,它能够尽可能地将我国相对短缺的劳动力高效地利用起来,让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群体的晚年生活状态能够得到更好的优化。总体而言,我国发展完善的智慧养老服务迫在眉睫。因此,论文深入研究智慧养老服务的供给机制,对构建合理有效的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实现高水平的智慧养老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聚焦智慧养老服务的供给机制,阐释智慧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机制两个核心概念,基于福利多元主义、需求层次理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展开深入研究。论文的研究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分析:第一,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详细分析了智慧养老的发展条件和特征,明确论文的研究对象;第二,对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供给的系统结构、主体结构、模式结构及对象结构现状四个方面展开,找出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存在的困境;第三,以上海市作为论文实证案例研究的对象区域,对长宁区、徐汇区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情况展开调研,对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性进行回归分析,基于供给对象的基本特征、经济状况及认知特征三大方面构建AHP指标体系,通过模型运算得出智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第四,通过构建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多元主体责任划分标准,对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第五,对国内外的智慧养老服务供给进行分析,得出经验与启示;第六,从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等多元供给主体层面对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机制提出对策建议。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目前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存在问题有:智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薄弱、供给的覆盖面窄、多元化供给程度低等;第二,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老年人的需求意愿、智慧养老社会参与度、智慧养老设施设备的完善程度为影响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机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第三,确定五大供给运行机制分别为基础动力机制、过程控制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监督评估机制及有效激励机制。并提出在政府层面优化整合和保障机制、在社会层面优化动力和控制机制、在市场层面注重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自我提升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对健全和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