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中国村史志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篇涉及中国村史志领域的专题研究。文章运用点与面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公众史学理念,通过搜集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宁波图书馆收录的村史志进行样本分析,找出现存村史志编修存在的优缺点加以总结归纳,探索当下村史志编修可走的道路,旨在为编纂出理想的村史志贡献绵薄之力。作者搜集了500余本全国各地的村史志作品,按年代划分加以探索。20世纪80年代文革政治遗风尚存,加之人们无暇顾及村史志的编纂、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使之妥善保存,最后使得村史志作品存量极少。到20世纪90年代修志条件越来越成熟,在资料收集、编纂人员配给、史学家专业扶持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编纂主体大部分由地方方志办牵头,编纂委员会中也总有方志爱好者、村中老教师、学历高见识广的文化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村史志的编纂质量,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作者筛选出一部分内容完备翔实的样本加以详细分析,这些结构良好的村史志作品对后期村史志的编修起到了较强的示范效应。进入21世纪以后,村史志的数量呈井喷式状态,不管是官修、私修抑或两者结合的方式都被尝试。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了政府牵头、专家和本地村民共同编修村史志的情况。这一时期村史志编修元素添加了城市化因素,全国各大量村庄被拆迁、整改。时人已注意到要优先考虑待拆改的村庄,但具体如何操作,尚未有完整全面的对策。在2005年到2010年的村史志中,全国各地的村史志编纂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完全突破“大村才写村志”的禁锢。2010年至2015年这一时期的村史志得到了较高的关注度,参与编纂的人员成分构成越来越复杂优化,开展编修工作的地区范围越来越广几乎辐射全国各地,成书体例更显多样化,村史志整体质量也达到史上最佳。最为突出的时代特征便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因拆迁而编纂抢修的村史志越来越多。综合近三十年村史志样本的分析,作者认为村史志的编修应当得到学界、政府的更多关注,即将拆迁的村庄更需要重点对待。村史志的编修应当扩大至全国各地更均匀分布,编修团队应当更规范、村史志的内容应更多样化,人人入史的公众史学理念应当进一步倡导,使村史志的编修更为合理。
其他文献
通过Clustal X2.1、Boxshade、DNAman和MEGA6等软件的使用,介绍了生物学软件在核酸序列比对、着色美化、序列分析和植物系统发育树构建中的应用。并结合具体实例,采用邻接法
介绍了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技术,包括后备母猪的选留及选购、引种、日常饲养管理、催情配种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规模养殖场在后备母猪饲养方面提供参考。
如何科学分配集体用地流转收益,保障村民和谐生活和村集体未来繁荣发展,仍是目前城中村改造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广州市各大城中村在收益分配模式上呈现的特征以及不
在企业的管理系统中,机器的故障、人为的错误、软件中的隐患等都可能破坏或泄露存储的数据。所以安全性是企业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软件的安全控制的设计在实际的应用过
笔者借鉴城市增长联盟理论,选择在广州城市更新过程中有影响力的猎德村改造和亚运城开发两个案例来分析城市增长联盟是如何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着重分析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的
在广东省"三旧"改造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再一次引发全社会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分配关系。通过构建政治经济学的增长机器理论分析框架,将广州市"城中村"
【正】 《吴下方言考》作者胡文英,清江苏武进人。字绳崖,或称质余。生卒年不详。《吴下方言考》自序作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序云:“余恐一旦朝露,有辜铸庵(钱铸庵,字人麟)
本文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对熏烤肉制品中的有害物质苯并(a)芘的产生,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以及控制熏烤肉制品中苯并(a)芘残留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这对提高熏烤肉制品品
目的观察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ierosis,SSc)阳气亏虚、浊邪阻络证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s,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
当前各地城市出现大量城中村改造项目,城中村居民的社会融合问题备受关注。基于2010-2013年广州典型城中村和复建房社区的问卷数据,主要采用计量研究方法,探讨改造对居民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