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赞体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实用性文体,现当代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部分成果,但也存在严重不足,多是对某一小类赞进行研究,缺少对赞文体的推迹求原的梳理和整体把握。本论文在对赞体文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明确赞体文的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从推迹求原的角度重点对赞体文在先唐时期的发展流变进行梳理论述。依据赞体文的发展形态,我们把赞体文在先唐时期的发展流变分为萌芽期——先秦、成形期——汉代和繁荣期——魏晋南北朝三个时期,从史赞、经赞、画赞、杂赞四个体类发展的角度进行论述。在先秦赞体文的萌芽时期,赞体文的萌芽赞辞与乐正、祝等的职务有关,又受到《诗经》颂的影响,赞辞多以口语形态存在。在汉代,出现了第一篇赞体文——司马相如的《荆轲赞》,并形成了史赞、经赞、画赞、杂赞这些赞体文的体类,故把汉代称为赞体文的成形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史赞、经赞、画赞、杂赞四类赞体文蓬勃发展,作品数量大增,并在时代及文学创作大环境的影响下出现新变和发展,造就了赞体文的繁荣期。论文的第四部分是赞体文的文体特征及价值,在分析其文体特征篇幅短小、语言清典、风格古雅的基础上,对其文体价值、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