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准包古图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唐巴勒-卡拉麦里古生代岛弧带上,在华力西侵入岩中,中酸性小岩体的数量较多,与铜、钼等多金属矿化紧密相关。本文对包古图区内的Ⅰ号、Ⅱ号、Ⅲ号和Ⅴ号等4个代表性中酸性小岩体进行了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并结合岩石学、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详细分析了区内中酸性小岩体的(其)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来源和构造背景,并对研究区内的中酸性小岩体和典型埃达克岩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包古图地区中酸性小岩体主要在下石碳统中形成的小侵入岩为主,受早期SN向断裂控制,形成时代最老。小岩体主要以岩株、岩脉为主,少数为岩墙。岩性主要以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为主,SiO2含量介于52.01%69.28%之间,K2O+Na2O变化为3.67%9.50%,属钙碱性岩石。包古图地区中酸性小岩体的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分布,呈现向右倾型的稀土平缓曲线分配模式,Eu正异常或微弱负异常,分异作用较弱。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本文所涉及的小岩体主、微量元素研究结果,可判定小岩体形成在洋壳俯冲作用下产生的岛弧环境中,其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或上地幔的基性岩和砂岩在结晶分异作用下部分熔融而成,并在上侵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基本上具有地幔源特征。包古图地区中酸性小岩体和埃达克岩特征进行详细对比研究后,发现两者具有相同性。在构造环境上两者均属于岛弧环境;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或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混染物;两者均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相同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上述得知中酸性小岩体具有埃达克岩特征。根据一系列的岩石化学特征研究和认识,区内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