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和主棺玉器进行基本信息整理的基础上,参考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结合这些玉器的出土位置、数量、器物组合情况和与墓主人之间的关系等信息,系统解读了这些玉器的功能、文化内涵和使用制度等体现礼和礼制的内容。刘贺墓出土的玉具剑数量达到了诸侯王墓的规制,但未享有诸侯王拥有整套剑饰的玉具剑随葬的规格。蟠虺纹龙首纹龙形玉饰由一件早期的高体玉琮改制而成,它有可能是文献记载中用于祭祀场合的玉梢上的装饰,具有礼仪性质。白玉螭虎纽印属于私印,材质和印纽不受官印的规定限制,不属于逾制的现象。白玉龟纽印是对刘贺生前使用官印的模仿,龟纽的形态符合文献中关于汉代印玺制度的记载。鞣形佩和玉环等装饰玉展现了西汉贵族的佩玉之礼。内外棺之间南部放置的一枚与刘贺头向一致的大玉璧可能是楚礼的体现。单独存放于木盒内的蒲纹玉璧与内棺头箱一漆盒中的青玉圭则表现了周礼中的圭璧制度。玉窍塞体现了汉人的玉迷信心理,刘贺墓未出土完整的玉九窍塞,可能与刘贺下葬时身份仅为侯有关,同时,刘贺的特殊身份使他不可能拥有中央特赐的玉衣,只能使用符合列侯葬制的绞衾制下葬,刘贺身下的一套包金丝缕琉璃席成为了玉衣的替代。本文还重点对玉圭和玉璧这两类玉器的使用制度进行分析,得出刘贺墓随葬玉圭和玉璧的形制符合列侯一级标准,但随葬玉璧的数量远大于普通的列侯墓,这种现象说明了刘贺墓用玉制度的复杂性,与刘贺先为王,再为帝,复又被贬为庶民,最后封侯的复杂政治生涯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