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海湾盆地辛48及永66区块经过五六十年的勘探开发,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层内水淹程度相差较大,水窜极为严重,剩余油零散分布,开发效益骤减,实施气驱油开发技术是保持地层压力、维持油井较高产能、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在高注气量及高地层压力的作用下,气驱油可能通过断层岩发生渗漏,因此定量研究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临界渗漏条件对制定安全合理的气驱油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渗漏通道特征,结合毛细管封闭机理及岩石脆性变形机制,总结了断层岩孔隙及张性、剪切裂缝渗漏的机理及主控因素。依据研究区典型岩石样品排替压力及泥质含量测试结果,在明确断层岩与围岩成岩程度随成岩时间及成岩压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孔隙渗漏临界条件的定量评价模型;依据典型岩样三轴压缩实验测试结果,利用黄氏模型法在压力校正的基础上明确围岩张性破裂压力,通过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建立了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张性裂缝渗漏临界条件的定量评价模型;通过拟合断层岩泥质含量与断面摩擦系数间关系,结合断裂三维应力分析结果,依据库仑破裂准则建立了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剪切裂缝渗漏临界条件的定量评价模型。根据上述定量评价模型,对渤海湾盆地辛48及永66区块目标断裂在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临界渗漏条件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受断裂埋深及断圈内残留油气量影响,辛48区块内断层岩发生孔隙渗漏时后期充注气体产生的临界剩余压力(3.688~10.255 MPa)明显大于永66区块(0.144~0.783MPa),可承受更大的注气量。(2)受断裂埋深影响,辛48区块内断层岩发生张性裂缝渗漏时其所受压力增量(21.234~39.852MPa)明显大于永66区块(6.534~10.500MPa),可承受更大的注气压力。(3)受断裂泥质含量、埋深及主应力变化规律影响,永66区块内目标断裂断层岩发生剪切裂缝渗漏时其所受压力增量(0.802~21.961MPa)较辛48区块(6.207~18.802MPa)分布范围更广,从断圈角度考虑,辛48区块次级断圈在气驱油开发过程中可承受的注气压力也明显大于永66区块。(4)对于埋藏相对较深的辛48区块,断层岩在发生张性裂缝渗漏时所能承受的临界压力增量相对较大,优先发生剪切裂缝渗漏;对于受地层抬升剥蚀影响而埋藏相对较浅的永66区块,除f4及f5断裂在部分层位剪切裂缝渗漏临界压力增量相对较小外,其余断裂则优先发生张性裂缝渗漏,这与脆性岩石在深埋下易发生剪切裂缝渗漏,而浅埋下易发生张性裂缝渗漏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