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渑池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三段及张夏组底部鲕粒与巨鲕特征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NT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豫西渑池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三段和张夏组含鲕粒灰岩出露连续而且完整。对其研究为分析鲕粒的特征、分布及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馒头组三段含有鲕粒灰岩主要包括:(1)与泥页岩互层的薄层鲕粒灰岩,(2)与叠层石伴生,作为叠层石基底的砾屑鲕粒灰岩,(3)大段巨厚层鲕粒灰岩。馒头组三段所包含的主要鲕粒类型包括放射状鲕粒、同心放射状鲕粒、微晶鲕粒、结晶鲕粒。运用统计学方法针对鲕粒的不同特征进行统计研究发现,放射状鲕粒与同心放射状鲕粒在所有鲕粒中所占有的比重最大,是本地区馒头组三段内最主要的鲕粒类型。这些特征反映出鲕粒灰岩形成于整体能量偏低的高低能交替变化的环境。豫西渑池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底部发育了一类十分特殊的鲕粒——巨鲕,并且在巨鲕内部发现了蓝细菌Girvanella丝状体。通过偏光显微镜镜下观察Girvanella丝状体在巨鲕的核内及内外圈层均有分布,尤其是在外圈层分布更为密集,反映出此类巨鲕是在微生物直接参与下由无机碳酸盐沉淀与微生物钙化共同作用而成。这些认识对地质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巨鲕的成因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实证。
其他文献
《钢琴小品六首》Op.19写于1911年,是勋伯格从1908年开始于自由无调性写作的阶段性作品,也是勋伯格从晚期浪漫主义风格到十二音序列体系过渡时期的音乐作品。本文将对作品进行
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  在他们的身上缺乏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进步。因此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本文主要讨论四个问题.第一,介绍及补充与太田辰夫提出的北京话七个语法特征相关的其他有关论著.因为这七个特征可以说是学界的共识,但是要全面正确地掌握他的见解以及根据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