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在陕西凤县收集野生林麝的新鲜粪便,基于传统显微结构分析法,辅以现代计算机应用软件,将粪样中的植物表皮碎片与当地植物的表皮细胞样本进行对比,通过统计每种植物出现的频次确定其食性。
分析结果显示,林麝全年取食植物38科88种,每个季节的大宗食物都不尽相同,但取食对象主要集中于槭树科(Aceraceae)、蔷薇科(Ros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壳斗科(Fagaceae)、唇形科(Labiatae)、桑科(Moraceae)以及椴树科(Tiliaceae)的一些植物在特定季节取食量也比较大。从各种植物相对食物总量的密度来看,木本植物所占比例最高,蕨类最低;同时,不同类型植物在食物中的比例也存在季节性变化。夏季草本植物比例达到峰值37.31%而冬季降至最低13.98%;木本植物则与之相反,比例最高时可达78.51%,夏季最低时为57.08%。苔藓和蕨类植物全年取食量都不大,但前者从春到冬比例逐渐上升,后者反之。本研究还证明,林麝虽属于嫩食者,但也会取食禾草类植物,且取食量从春季的3.53%上升至冬季的9.06%。此外,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林麝分布区域的优势植物与其主要食物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栖息地的破碎化和丧失是目前野生林麝种群面临的巨大问题。建议制定生态恢复计划时将食性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必要时采用间伐、种植或消灭杂草竞争的方式促进林麝喜食植物的增长再生。饲喂圈养林麝,应该注意提高其对植物性蛋白的摄入,并适当提高食物中粗纤维的含量,从营养和吸收的角度改善泌香质量不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