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羧胺三唑拮抗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机制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Iknow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最常见类型,目前IPF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推荐的治疗方法中,目前为止临床上均缺乏足够证据其有效性,并且IPF平均生存时间仅约3年左右,所以探索新的并且有效的治疗IPF方法是目前非常紧迫而艰难的课题。最近的研究证实,羧胺三唑(Carboxyamidotriazole,CAI)不但可以抗肿瘤,而且具有抗炎作用,国内外有学者报导羧胺三唑可以减少IL-1β、TNF-α和IL-6等促炎细胞因子浸润,抑制滑膜增生,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亦报道了羧胺三唑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一位学者在博士论文中从调节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细胞因子角度报道了羧胺三唑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对羧胺三唑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做了初步探讨,细胞因子网络庞大而复杂,有众多信号通路,羧胺三唑影响的细胞因子从哪些信号通路起抗纤维化作用?除了该文中检测出的细胞因子以外,羧胺三唑是否还调节了其他细胞因子抗肺纤维化?多大的羧胺三唑剂量能起最佳的抗肺纤维化效果?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从这些问题出发设计了该实验,更进一步探讨羧胺三唑拮抗小鼠肺纤维化作用。实验一目的不同博莱霉素给药方式致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比较,以选用最为简便及成模率高同时肺纤维化在肺组织中分布均匀的方法,从而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成五组,气管内造模组(气管内组):一次性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3.5 mg/kg;尾静脉造模1组(尾静脉1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80mg/kg(0.2ml);尾静脉造模2组(尾静脉2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mg/kg(0.2ml),尾静脉造模3组(尾静脉3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300 mg/kg(0.2ml);空白对照组(空白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生理盐水0.2 ml。观察指标:小鼠一般情况,小鼠死亡情况,肺脏外观,肺组织病理切片,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1、28天时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尾静脉-3组(75%)、尾静脉-2组和气管内组(均为50%)、尾静脉-1组(25%)、空白组(无死亡)。2、HE染色肺组织病理标本纤维化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尾静脉-3组、尾静脉-2组和气管内组、尾静脉-1组、空白组,空白组未见肺纤维化。3、各组小鼠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尾静脉-3组(0.621μg/mg)、尾静脉-2组(0.599±0.015μg/mg)、气管内组(0.572±0.019μg/mg)、尾静脉-1组(0.512±0.012μg/mg)和空白组(0.439±0.009μg/mg)。结论尾静脉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肺纤维化模型具有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病死率低,纤维化病变均匀分布在胸膜下等特点,值得推广。实验二目的探索不同剂量的羧胺三唑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探寻出最佳羧胺三唑的剂量。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各10只小鼠:空白对照组(空白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N.S.0.2 ml后,给予PEG400溶液0.1ml/10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博莱霉素组(BLM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PEG400溶液0.1 ml/10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羧胺三唑-1组(CAI-1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羧胺三唑溶液0.1 ml/10g(羧胺三唑溶液10 m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羧胺三唑-2组(CAI-2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羧胺三唑溶液0.1ml/10g(羧胺三唑溶液20m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羧胺三唑-3组(CAI-3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羧胺三唑溶液0.1 ml/10g(羧胺三唑溶液40m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观察指标:小鼠一般情况,体重,肺系数,小鼠生存分析,肺组织病理切片,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的细胞因子TGF-β1和IFN-γ含量。结果1、体重各组各时点体重比较如下:第7天时,各组体重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三个羧胺三唑组和博莱霉素组体重相近(P>0.05)。第14天时,各组体重仍低于空白组(P<0.05),除博莱霉素组外,三个羧胺三唑组小鼠体重已经开始稳步增加,其中羧胺三唑-3组体重增加明显,与博莱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时,除博莱霉素组外,三个羧胺三唑组小鼠体重较博莱霉素组平稳增加(P<0.05),其中羧胺三唑-3组小鼠增加最多。2、肺系数各组各时间点肺系数比较如下:第28天时,博莱霉素组和羧胺三唑组肺系数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博莱霉素组和三个羧胺三唑组肺系数依次降低,羧胺三唑-3组最低,其中羧胺三唑-2组和羧胺三唑-3组小鼠肺系数与博莱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羧胺三唑-1组和羧胺三唑-3组小鼠肺系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小鼠生存分析28天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博莱霉素组和羧胺三唑-1组(均为50%)、羧胺三唑-2组(40%)、羧胺三唑-3组(为30%)、空白组(无死亡)。平均生存天数正好与前者相反。从生存曲线来看,博莱霉素组和羧胺三唑-2组和羧胺三唑-3组生存曲线明显分开,在3个治疗组之间,前14天有部分重叠,14天之后生存曲线彼此分开。4、实验第28天时各组HE染色肺组织病理标本纤维化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博莱霉素组、羧胺三唑-1组、羧胺三唑-2组、羧胺三唑-3组、空白组,空白组未见肺纤维化。将病理切片编秩,五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中空白组小鼠第28天肺组织图片,血管周围见少量蓝色胶原纤维;博莱霉素组见大片的肺实变,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中间见到大等量蓝色胶原沉积;羧胺三唑1~3组小鼠第28天肺组织图片,肺组织实变、炎细胞浸润和蓝色胶原沉积逐渐减轻。28天时小鼠肺组织胶原染色后胶原纤维面积占视野肺组织面积的百分比五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第28天时各组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和肺组织匀浆中TGF-β1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博莱霉素组、羧胺三唑-1组、羧胺三唑-2组、羧胺三唑-3组和空白组,肺组织匀浆中IFN-γ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羧胺三唑-3组,羧胺三唑-2组,羧胺三唑-1组,博莱霉素组,空白组。五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胺三唑可减轻博莱霉素致小鼠的肺纤维化,胃内灌注羧胺三唑溶液40 mg/kg效果更佳,作用机制与羧胺三唑对TGF-β1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有关。实验三目的探讨基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羧胺三唑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检测在抗纤维化过程中可能调节的细胞因子,对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做进一步探讨。方法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15只小鼠:空白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N.S.0.2 ml后,给予PEG400溶液0.1 ml/10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后给予N.S.0.2 ml腹腔注射,每天一次,直到小鼠被处死。博莱霉素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PEG400溶液0.1 ml/10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羧胺三唑组:一次性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150 mg/kg(0.2ml),尾静脉内注射博莱霉素后2 h,给予羧胺三唑溶液0.1ml/10g(羧胺三唑溶液40 m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观察指标:小鼠一般情况,体重,肺系数,小鼠生存分析,肺组织病理切片,肺组织胶原染色,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的细胞因子TGF-β1、IFN-γ、MMP-9和TIMP-1含量,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信号通路中TGF-β1、smad2和smad3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信号通路中TGF-β1、smad2和smad3的表达量。结果1、体重第7天时,博莱霉素组和羧胺三唑组小鼠体重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羧胺三唑组和博莱霉素组体重相近(P>0.05)。第14天时,博莱霉素组和羧胺三唑组小鼠体重低于空白组(P<0.05),羧胺三唑组小鼠体重已经开始稳步增加,与博莱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时,博莱霉素组和羧胺三唑组小鼠体重仍低于空白组(P<0.05),且差距拉大,羧胺三唑组小鼠体重已经稳步增加,与博莱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系数第28天时,博莱霉素组和羧胺三唑组肺系数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博莱霉素组肺系数最高,羧胺三唑组其次,羧胺三唑组小鼠肺系数与博莱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小鼠生存分析28天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博莱霉素组(为50%)、羧胺三唑组(为30%)、空白组(无死亡)。空白组、博莱霉素组和羧胺三唑组在14天后生存曲线明显分开。4、第28天各组HE染色肺组织病理标本纤维化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博莱霉素组、羧胺三唑组、空白组,空白组未见肺纤维化。将病理切片编秩,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Masson染色博莱霉素组和羧胺三唑组在实验第28天时,羧胺三唑组肺组织内的胶原沉积明显低于博莱霉素组。小鼠肺组织胶原染色后胶原纤维面积占视野肺组织面积的百分比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第28天时各组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和肺组织匀浆中TGF-β1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博莱霉素组、羧胺三唑组和空白组。肺组织匀浆中IFN-γ含量依次为羧胺三唑组、博莱霉素组和空白组,且各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天时三组肺组织匀浆中MMP-9含量分别为空白组(325.560±34.210 ng/ml)、博莱霉素组(362.512±62.231ng/ml)和羧胺三唑组(349.751±45.391 ng/ml),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时三组肺组织匀浆中TIMP-1含量分别为空白组(72.824±5.530ng/ml)、博莱霉素组(369.250±57.508 ng/ml)和羧胺三唑组(246.208±20.572ng/ml),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7、第28天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1、smad2和smad3的表达情况,以探讨羧胺三唑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介导的致纤维化作用,进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空白组小鼠在肺组织中TGF-β1、smad2和smad3未见明显或见微弱表达,博莱霉素组中肺组织中见大量表达,羧胺三唑组肺组织中见表达明显减少。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三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阳性着色的灰度值,三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8、第28天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1、smad2和smad3的表达量,小鼠TGF-β1蛋白表达趋势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博莱霉素组和羧胺三唑组TGF-β1含量表达均有增加,羧胺三唑组较博莱霉素组明显减少,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小鼠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趋势与TGF-β1相似,与空白组比较,博莱霉素组和羧胺三唑组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均有增加,羧胺三唑组较博莱霉素组明显减少,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羧胺三唑可有效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介导的致纤维化作用,羧胺三唑通过前者抑制TGF-β1、smad2及smad3在肺组织中的过度表达,调节肺组织匀浆中IFN-γ、TGF-β1、MMP-9和TIMP-1等细胞因子含量,进而有效改善模型小鼠肺泡炎症及肺纤维化程度。
其他文献
"五四"时期的文学作品当中,女性角色往往背负了一定的社会革命意义。凌叔华在她的短篇小说《绣枕》中,采用了圆形叙事,塑造了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小姐,讲述了其憧憬与失
本文通过对扩张性心肌病组29例、冠心病组36例以及正常对照组103例心功能四项指标及有关七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扩张性心肌病组、冠心病组心功能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
“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国家新干涉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主要错误在于歪曲了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夸大了个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就美国来说 ,搞人权外交由来已久。
探讨氯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用4血管阻断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30min后再恢复双侧颈总动脉血流30min,此时大鼠脑组织磷脂酶A(PLA)活性和内皮素(ET)、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显著增高
介绍了茶枯综合利用开发中溶剂 (乙醇、丙酮 )的回收工艺 .通过对其运行要素的观察测定 ,分析计算 ,说明溶剂 (乙醇、丙酮 )的回收工艺是合理的 ,并从中得到了对茶枯综合利用
本文从格式条款的概念入手,探讨当前旅游合同中易于引起纠纷的格式条款的类型;并从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对完善旅游合同的格式条款和减少纠纷提出相关建议。
现代化不等于西化或欧化 ,现代化道路并非只有一条。现代化无统一模式 ,而是有多种模式 ,从现代化成功的概率而言总体上可分为西方模式和东亚模式两大类 ,鉴于印度模式的特殊
<正> 世界卫生组织(WHO)从35个国家汇集了从35~45岁年龄组的牙周病发病率资料。有7个国家其发病率为75%以上,13个国家为40~75%;15个国家在40%以下。根据新西兰的调查(1976),在1
未来宽带无线通信要求高达100Mbps甚至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以满足从各种多媒体业务的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两个最严峻的挑战:多径衰落信道和带宽效率。正交频分复用MIMO技
补液适用于腹泻、大出汗、大出血以后,因脱水、失盐引起的血液浓缩,微循环瘀血、脑心灌注不足时,用以补充循环血液量,改善血液循环;在心、肺、肾功能发生改变时,用以调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