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连翘和荆芥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两药配伍使用,如连翘荆芥汤,临床常用其煎剂治疗粉刺、痤疮、皮肤溃疡等病症。连翘和荆芥作为本方中的主药,通过配伍后具有比单味药更好的抗炎作用,然而其挥发油虽然同样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却因为刺激性较大且不易保存因而较少应用。因此本论文在中药药对理论指导下,主要针对连翘/荆芥挥发油在抗炎方面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将提取的连翘挥发油和荆芥挥发油分别采用硅胶柱层析法按照其不同极性,将连翘挥发油分段分离为5个组分,荆芥挥发油分段分离为4个组分,并通过GC-MS检测分析了挥发油原油及其分离后各组分所含的主要成分。2.研究了挥发油原油和其分离后不同活性组分对小鼠二甲苯性耳廓肿胀及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的影响。结果发现挥发油分离后各组分抗炎作用效果不同,其中连翘挥发油分离5号和荆芥挥发油分离3号显示出一定的刺激作用,同时发现连翘以及荆芥挥发油原油相对于其分离后的各组分药效最强。3.考察了连翘荆芥两药共煎后所得的挥发油(VOD)、连翘荆芥两药单煎后所得的挥发油混合物(VOH)以及剔除挥发油中有刺激性的组分后,将剩余组分重新混合后的重组挥发油(VOZ)对小鼠二甲苯性耳廓肿胀及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的影响。发现抗炎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VOZ>VOD>VOH。4.综合分析了所做的全部抗炎实验结果以及挥发油的GC-MS,认为连翘和荆芥挥发油发挥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应该与其所含的蒎烯成分有关(包括α-蒎烯和β-蒎烯)。连翘和荆芥在共同煎煮过程中,药物之间的化学成分可能发生了相互作用和变化,使其中蒎烯成分的含量有所增高。5.由于连翘油与荆芥油对皮肤有较大的刺激性,并有刺鼻的气味,临床难以直接应用,因此将VOZ制成纳米乳制剂,并最终确定最佳处方为吐温-80/无水乙醇/肉豆蔻酸异丙酯/水体系,且当吐温-80与无水乙醇为3:1,挥发油加入量为空白纳米乳中油相质量的5%时,形成的纳米乳区域较宽,稳定性良好。研究VOZ与其纳米乳制剂的急性毒性后发现,VOZ纳米乳降低了挥发油的刺激性,LD50从6.4ml/kg增加到15.9ml/kg,使其更便于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