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的瞬息万变,利益的复杂多样,都使得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理所当然的需要开展帮困助学、心理问题化解、就业指导与咨询等工作,辅导员的工作职能和工作范围随着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而逐步拓宽,辅导员的职责与角色也由最初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出了新的要求与定位。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的理念和文化依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第二,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这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第三,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这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提高辅导员薪酬水平,使他们享受与专任教师等同的薪酬待遇。提高辅导员的薪酬水平,在岗位津贴、特殊工作津贴、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改善各方面的条件,消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二、职业生涯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稳定辅导员队伍并使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高校应该根据辅导员队伍自身特点构筑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系统,满足辅导员实现自我的需要,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三、优化高校辅导员的考核机制和更新流转机制。这不仅仅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比较、评价与认定,更是对辅导员者行为过程控制和工作成效的激励,健全监督考评制度是促进辅导员队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和改进工作方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