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大应变冷拔钢丝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 : 41次 | 上传用户:snc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工业应用的背景下,对钢丝制品高性能低成本化要求越来越高。而钢丝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增大拉丝变形应变量的方法实现了钢丝的高强度化,并且随着钢丝拉拔技术的进步,拉丝速度越来越快,生产效率也日益升高。因此,现代钢丝生产主要是一个高速大应变的塑性变形问题。由于对这一客观的问题缺乏深度的理解与系统研究,故长期以来我国钢丝制品业的技术进步主要靠经验的摸索,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鉴于此,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高速大应变工业生产条件下高碳(珠光体钢)钢丝拉拔形变过程,通过大量的形貌分析、微观分析、力学分析、统计分析和综合分析,发现了大应变量变形条件下高碳钢丝高强度的组织源泉,并根据这一认识开发制定了高强度中碳钢丝生产工艺。主要创新成果如下:研究了高碳钢(SWRH72A)从Φ5.5mm冷拉拔至Φ1.5mm左右的变形过程,综合分析了钢丝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形变后的钢丝,横截面上晶粒显著细化,而在纵截面上晶粒逐渐被拉长呈纤维状;其抗拉强度则随着形变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形变前的珠光体团为随机取向,Fe3C片很平直;随着形变量的增加,Fe3C片逐渐转到与拉丝轴平行的方向上,基本与拉丝轴方向一致。珠光体片层间距随着拉丝应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应变量较大时(>1.5),珠光体片层间距变化正比于exp (-ε/2)。SWRH72A钢丝强度随拉拔变形应变量增大而增大,并且应变量较大时,强度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应变量较小阶段。初步分析珠光体钢丝强化机制得知,变形初期由于珠光体片层间距较大,其加工硬化符合Hall-Petch关系;应变量增大,珠光体片层间距随之减小,片层基本沿丝轴方向排列,铁素体片层厚度<100nm,类似于细片层叠层材料,其强化机制符合奥罗万(Orowan)机制,加工硬化率明显比变形初期高。珠光体钢(SWRH72A)大应变量拉拔变形形成的珠光体片层定向排列(沿丝轴),片层间距极为细小(<100nm)的叠层结构,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表现极高的加工硬化率,为珠光体钢丝实现高强度化提供了组织保证。研究了经大应变量拉拔变形后SWRH72A钢丝的微观结构特点,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磁学性能(VSM)、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扫描分析(DSC)的结果协同说明了SWRH72A钢丝经ε=2.60冷拉拔变形后约有20%的渗碳体分解了,并有部分碳原子进入于铁素体中形成过饱和铁素体。大应变量变形后钢丝在300℃以下回火30min,其高强度保持稳定。但回火温度进一步升高,钢丝叠层组织结构被破坏,钢丝强度迅速下降,这进一步说明珠光体钢单向薄片叠层结构是其获得高强度的组织保证。
其他文献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对古村落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案例区,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人类学涵化理论和社会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旅游影响下的古村
目的:探讨应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在治疗中节基底粉碎骨折的疗效及术后近指间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的比较。方法:2009年2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中节基底粉碎骨折的患者共48例53指,男3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高渗盐水组(HTS组
目的:阐述小儿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治疗研究进展,评价手法复位闭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为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治疗方案的选择提
旅游安全是保证旅游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近年来旅游学术界比较关注的研究热点问题,但其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和缺乏。在汇总国外旅游安全研究的相关文献基础上,
混凝土是当今土木工程中用途最广泛建筑材料之一。在恶劣的环境下,混凝土长期遭受腐蚀介质的作用,导致混凝土结构性能的裂化、耐久性降低而提前发生破坏。对于土木工程来讲,改善
目的:通过建立糖尿病(DM)动物模型并植入钛合金棒作为假体以及植入钛合金假体后再建立DM动物模型,测量动物体内血糖水平并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硬组织切片组织形态学观察假体周
涉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外科手术一向被认为是外科领域的极大挑战,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使用人工血管置换病变累及部分的开放式手术是主动脉弓病变的标准外科治疗.复杂
对近10年来国内休闲游憩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与分析,采用关键词频率分析方法,分析了目前国内休闲与游憩研究的特点,对国内休闲与游憩将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目的:探讨在扩张皮瓣转移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是否发挥负性作用从而影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1实验动物以24只2月龄日本大耳白兔为实验对象,体重1-1.5kg,由中国医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