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结束以来,一批发展中国家获得了长足发展,2001年美国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的开创性报告《建立更好的全球经济之砖》将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富有创意地称作“金砖四国”,2010年南非的加入更是壮大了这一队伍。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那么这些国家是否真正获得发展,发展程度如何,原因主要是什么,未来会朝着怎样的方向,是如经典“依附论”所言发展中国家永远摆脱不了对发达国家的依赖,还是如有些学者所言此理论已经式微,无力解释这种新现象?上个世纪兴起的主要解释发展中国家不发展原因的“依附论”是否仍然能够解释这些现象,其核心概念“中心—外围”结构的当代意义、价值何在,对这些国家有什么启示。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依附论自上个世纪产生于拉丁美洲以来,逐渐扩展为一种全球性理论并引起广泛讨论。国外依附论的经典学者大都从依附论本身的议题和研究方法入手,而国外发达国家学者则多是站在批判的角度,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原因主要是内部缺陷,外部因素不足以造成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和不发展。发展中国家学者趋向于在逐步完善该理论的同时据理力争,指出在资本主义体系内,发展中国家仍有可能实现发展,这强化了改良主义依附论的观点。我国学者多数停留在对依附论内容和方法论进行评介和分析的层面上,还有一些学者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区域研究,也有人从“世界体系”或发展经济学角度进行多维度研究。但总体上来看,因为依附论的过于强调外因,大多学者因这一点而对其展开批判,又因为该理论对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新现象缺乏解释力度,尤其不能说明“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因而被认为已经式微,但很少有学者去认识该理论的核心概念“中心—外围”说的当代价值。本文在参考借鉴诸多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搜集,系统整理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展开讨论。文章首先对“中心—外围”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较完整的梳理,先简介依附论概况,然后着重论述该理论的核心概念,阐述经济全球化以来“中心—外围”关系的变化,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现状加以分析,尤以“金砖国家”为例,说明资本主义体系内发展中国家也能获得进步;最后,通过对这些发展中国家发展原因的分析,说明在当今国际贸易双循环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彼此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依赖加强,这批驳了依附论的单向度思维和悲观色彩,但同时使以下观点更加明晰:即使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这样的条件下,中心与外围的关系依然不平等,外围对中心的依赖强于中心对外围的依赖,这表现在贸易的方方面面。因此得出结论,“中心—外围”理论虽然有某些缺陷,但其最核心的观点仍有当代价值,并且能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诸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