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英国著名女作家之一,乔治爱略特所在的维多利亚时代是不同思想交锋、社会变化动荡的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孔德的实证主义以及费尔巴哈的人本宗教颠覆了传统宗教对神的绝对崇拜和对造物主的虔诚信仰,割裂了维多利亚人内心对传统宗教的情感联系。科学与宗教的对立与抗衡使得维多利亚人经历了信仰危机以及前所未有的迷茫。乔治爱略特从小博闻强识,接触了各种先进激烈的思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信仰的宗教。她经历了对传统宗教的离弃到形成她自己的宗教观——人本宗教。 严格来讲,人本宗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神”的宗教。它抛弃了传统宗教上对形式以及仪式的过分强调,去除了宗教的迷信以及神秘色彩,转而抓住了传统宗教的本质与核心——人文主义精神以及仁爱、同情的道德伦理。人本宗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爱”为本质,旨在唤醒人性内心深处对苦难的同情以及对他人的关爱,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本文还尝试论证了乔治爱略特的人本宗教与孔德实证主义以及有机社会观的联系与区别。 《织工马楠》是艾略特的早期作品之一,被广泛认为是艾略特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的折射与反应,因此主人公马楠的宗教思想变化,可以很大程度上反应作者本人对人本宗教的理解与阐释。《米德尔马契》作为乔治爱略特的巅峰之作,情节复杂、人物情感丰富、主题涉及范围广泛,更能体现艾略特对于宗教和伦理道德的思考。笔者通过对这两部作品中核心人物的分析,尝试阐述乔治爱略特的人本宗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