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低位硬膜外麻醉下60例行择期盆腔、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HRV)、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从而了解低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分为三组: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病,长期正规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6个月以上,术前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超过2周的老年人为治疗组(A组);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病,术前未经系统抗高血压治疗6个月以上,术前血压140/90mmHg~180/100mmHg的老年人为未治疗组(B组);无高血压病,术前血压140/90mmHg以下的老年人为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未使用术前药。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补充生理需要量的乳酸林格氏液,补液速度为10~15ml·kg-1·h-1。根据手术部位选择适当的棘突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穿刺部位为L1~4间隙,置管方向向头侧或尾侧,置管成功后,先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3ml为试验剂量,观察5分钟无脊麻征象,硬膜外阻滞平面不超过T8后分两次缓慢注入0.75%罗哌卡因5~10ml;麻醉后测试阻滞平面并记录。监测时点及项目:监测给药前(T0)、硬膜外腔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45min(T5)HRV低频率(LF)、高频率(HF)、低频与高频比率(LF/H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比较各组LH、HF、LH/HF、SBP、DBP、HR的差异。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的LF、HF、SBP、DBP、HR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的LF、HF、SBP、DBP的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非治疗组麻醉后各时点的LF、HF、SBP、DBP、HR、LH/HF的下降程度及波动均显著。结论:低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自主神经系统有较大的影响,使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受到的影响较非高血压患者更为明显;术前系统的抗高血压治疗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从而可以自效维持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期间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