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圆善——试论牟宗三对康德圆善思想的批判、超越与局限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q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善被康德称为哲学的最高理想,他基于基督教背景及西方哲学的方法对这一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牟宗三视康德为中西沟通的桥梁,他在全面翻译和理解康德著作的基础上,把圆善论作为对康德哲学批判的封顶之作,而且认为圆善问题是哲学的终极问题,可见他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两位大哲都重视这一问题,又各自作了解答。本文试图探讨圆善的问题,首先得重现两人的解答思路与核心观点,然后才能对他们优劣得失做出尽可能不偏不倚的评价,最后指出,牟宗三对康德的圆善思想的批判、超越与局限可视为中国式圆善的建立。本文的具体架构如下:第一章,引言。对本文的研究论旨、现状、范围与方法的简要介绍。第六章,结语。对本文的小结。   正文部分:第二章,论述牟宗三对康德圆善思想的理解及批评。   第三、四章,论述牟宗三中国式圆善论的建立,也即对康德圆善思想的超越之处,分两方面说:一是切入点的超越,即智的直觉的中国式解读:二是体系的超越,即圆教的中国式架构。这是本文的重点。   第五章,对牟宗三的圆善思想的总评,这是本文的难点。包括对牟宗三与康德会通点的探讨,其超越的内在根据及其局限。   总之,本文着眼于牟宗三的圆善论的建立,他的建立即含着对康德圆善论的理解、会通、超越、局限等方面,这些方方面面确确实实地体现了中西哲学与文化的差异,故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能真正推进中国式圆善论的建立。  
其他文献
现代新儒家唐君毅先生对生死问题的思考贯穿他整个人生。生与死,这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一直都想解决的问题。唐先生不仅能够理性地省察,更能真情地体验,突显了一位“仁者型”的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尽管鉴于时代原因,唯物史观创始人主要分析的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
当前,生态危机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性的普遍关注。认识生态危机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的出路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学科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分析了生态
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发展史上,延安时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时期,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经验,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即是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的探讨。本文对延安时期中
学位
人是一个价值存在物,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在个人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过程中实现的。个人价值实现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制度对于生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