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气管导管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259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气管导管生物被膜(Biofilms,BF)形成,影响抗生素的杀菌能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具有分泌抗菌肽的功能,将为临床治疗VAP提供了应用前景。本研究将hUCMSCs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共培育,探讨hUCMSCs浓度对分泌抗菌肽水平的影响,及其对气管导管表面BF形成以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  1、为探讨hUCMSCs浓度对分泌抗菌肽水平的影响,配制8组浓度梯度的hUCMSCs细胞悬液(分别为1×104/ml,5×104/ml,1×105/ml,5×105/ml,1×106/ml,5×106/ml,1×107/ml,5×107/ml),分别与3×104CFU/ml的PA菌悬液共培育6小时,高速离心、过滤细胞成分,收集上清液。统计分析hUCMSCs浓度与抗菌肽(LL-37和HBD-2)的浓度的关系。  2、为探讨PA浓度对hUCMSCs分泌抗菌肽水平的影响,配制7组浓度梯度的PA菌悬液(5×102CFU/ml,5×103CFU/ml,5×104CFU/ml,5×105CFU/ml,5×106CFU/ml,5×107CFU/ml,5×108CFU/ml),分别与1×106/ml的hUCMSCs细胞悬液共培育6小时,高速离心、过滤细胞成分,收集上清液。  3、根据试验1、2的结果,确定hUCMSCs与PA共培育的最佳浓度,将PA菌株配制成菌悬液,实验组PA与hUCMSCs共培育,空白组PA与细胞培养基共培育,6小时后离心并滤取上清液。将实验组与空白组上清液分别与BF气管导管体外模型共培育,7天后结晶紫染色定量分析两组气管导管表面BF形成量的差异,分析两组细菌泳动能力的差异,电子显微镜分析BF形态差异,基因芯片分析BF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  结果:  1、当PA浓度固定为5×106CFU/ml时,抗菌肽水平随着hUCMSCs细胞浓度升高而升高,当hUCMSCs浓度为5×106/ml时,抗菌肽浓度最高(LL-37为7.96±0.15ng/ml,HBD-2为1.83±0.17pg/ml)。当hUCMSCs浓度固定为1×106/ml时,抗菌肽水平随着PA浓度升高而升高,当PA浓度达5×106CFU/ml时,抗菌肽浓度最高(LL-37为7.00±0.11ng/ml,HBD-2为1.96±0.13pg/ml);当PA浓度大于5×106CFU/ml时,上清液抗菌肽水平与PA的浓度呈负相关。  2、hUCMSCs受到PA的刺激后,能分泌抗菌肽至上清液中,实验组上清液中LL-37与HBD-2浓度分别为6.89±0.41 ng/ml与1.89±0.53ng/ml,空白组上清液中LL-37与HBD-2浓度分别为3.59±0.44ng/ml与0.67±0.54ng/ml,两组上清液比较,其中LL-37与HBD-2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在BF定量分析实验中,实验组OD595值为0.303±0.066,空白组OD595值为0.435±0.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较空白组减少约30%的BF形成量。  在PA附着实验中,实验组OD595值为0.353±0.018,空白组OD595值为0.495±0.023,实验组PA附着较空白组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当PA浓度固定时,抗菌肽水平随着hUCMSCs细胞浓度升高而升高。当hUCMSCs浓度固定时,抗菌肽水平随PA浓度升高而升高。  2.经过PA的感染刺激后,hUCMSCs能分泌抗菌肽LL-37与HBD-2,并明显抑制气管导管表面BF的形成。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浆中miR-29b、miR-24、miR-200c的表达差异,分析上述三种 miRNA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发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为该病增加新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与影像学检查在继发性癫痫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二者之间相互关系。方法:对142例继发性癫痫患者完善了常规脑电图、24小时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及头
研究背景: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复发性湿疹样皮损、剧烈瘙痒及皮肤干燥为特征。影响了近25%的儿童及1-5%的成人。本病病因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56例(糖尿病足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无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31例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NOS、NO、t-PA、PAI-1、sE-选择素及sICAM-1的影响,探讨HbA1C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1.培养人脐静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