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是哈罗德·品特戏剧中的“沉默”手法的运用这一问题。围绕该问题,应用话语分析、空间理论、存在主义理论等方法,以“话语——空间——时间”这一脉络为主要内在线索,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对品特的戏剧语料中的“沉默”做归纳,探讨了各种语境下沉默的不同内涵。揭示了“沉默”背后的终极意义,即对生活本真的揭露,对生命本质的去符号化以及对人之有限性的超越。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正文包括四章。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归纳了国内外品特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角度。第一章探讨沉默在品特戏剧中的地位及本文对沉默的界定。沉默是品特式话语的精髓,它兼具表演技巧与情感体验,可进行双重解读。并指出“沉默”的内涵在戏剧话语,舞台空间与戏剧时间上都有可以解读之处。并将品特式沉默的特点归纳为对话性、能动性与不周延性三点。第二章探讨“话语沉默”的类型及意义。话语沉默分为无声与有声两大类。无声沉默中又分为自语停顿、对话停顿、无声者三类,它们展示了沉默中的胁迫与不合作直至彻底入侵。有声沉默分为含混、重复、矛盾以及自语几类。它们揭示了主体无法通过话语触及真相,因而迷失在话语符号中,以及主体对自身历史构造的失败。同时在存在论意义上指出,有声沉默是话语符号的堆砌,只有消解符号才能看到本体;而无声沉默是本体说话的方式,本体永在却不可言传。第三章探讨“空间沉默”的类型和意义,分为有形密室与无形密室。前者指具体的舞台密室,后者指个体的封闭内心。有形密室是品特最擅长的舞台结构,呈现出空间内部的个体与外部断裂,丧失存在感。从有形密室可以进入人内心的无形密室。无形密室隔绝了个体与他人的沟通,使个体无法完整自我。密室开创了一种类似“悬置”的陌生化手法,并通过展示密室中各种存在努力建构自身过程,揭示空间沉默的本质是主体碎片化。第四章探讨“时间沉默”的类型和意义,分为静止与循环两类。静止是指个体无法找到内外一致的时间,循环是时间不再向前,主体只能凭借回忆在场。二者都是对回忆的否定,也间接否定了自我存在的意义。通过反思与遗忘,时间内化为时间性,并成为塑造主体的必要手段。同时,个体要认清自己的有限性,超越时间沉默的循环,在生死层面重构自我。结语在全文论述的基础上,认为品特式的沉默是通过一种迷失状态来演示生命的意义。人只有承认自己的有限性,才能超越被符号束缚的境地,努力建立属于自己的主体性。在对生命“去符号化”的过程中,“沉默”重估了生命价值,给生命一个展示本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