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滞流型黑臭河底泥原位修复及其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臭水体根治是城市水环境改善的重点工作,在外源污染有效拦截的前提下,内源性底泥污染的有效治理十分重要。清淤是目前底泥污染修复的主要手段,可有效解除水体内源污染负荷,但疏浚深度难以把握,工程成本大,并且对底栖生态造成破坏。近年来,基于环境友好的物理、化学和营养制剂等底泥原位生态修复技术逐渐兴起,通过改善底泥理化及生物环境,激发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恢复水体生态链并实现水质的持续恢复。本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5条不同黑臭程度水体底泥细菌群落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底泥细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传统分离纯化技术,筛选获得高效反硝化菌并构建复合菌剂,采用不同化学修复剂及复合菌剂进行底泥原位修复模拟试验,并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及复合菌剂等方法开展了黑臭河道底泥原位修复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黑臭程度水体底泥细菌优势菌门均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3.71%~60.14%)、绿弯菌门(Chloroflexi,9.90%~19.22%)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19%~10.42%)组成,优势菌属均为盐单胞菌(Halomonas,8.76%~19.13%)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6.24%~13.08%)等,其中重度黑臭水体底泥变形菌门、绿弯菌门相对丰度总体高于轻度黑臭水体底泥,而拟杆菌门呈相反趋势。黑臭水体底泥存在丰富的潜在除臭菌,比如盐单胞菌、假单胞菌、硫杆菌、Smithella、Sulfuricurvum和Mesotoga,甚至在重度黑臭水体底泥中,相关功能菌总相对丰度高于轻度黑臭水体。不同黑臭程度水体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与底泥有机质、营养盐水平等因子关系密切。(2)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 Ca(NO3)2、CaO2和Na2S2O8及市售修复剂投放对底泥有机质降解以及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化学修复剂投加对底泥有机质及总氮具有不同程度的消减作用。处理56d后各处理底泥有机质降解率为12.94%~24.42%,总体趋势为Ca(NO3)2>CaO2>Na2S2O8>市售底泥修复剂>空白;底泥总氮去除率为7.44%~20.46%,总体趋势为CaO2>Ca(NO3)2>Na2S2O8>市售底泥修复剂>空白;投加化学修复剂对底泥总磷含量影响不明显。2)投加不同化学修复剂对上覆水水质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期影响。CaO2导致水质COD、TP水平的持续上升,56d时达到69.2mg/L、0.47mg/L,分别是空白组的2.47和2.94倍;Ca(NO3)2对上覆水COD、TP的控制效果明显,但导致上覆水TN的大幅增加,56d时为空白组的10.39倍;Na2S2O8可有效降低前期上覆水TP水平,并且持续保持上覆水DO较高水平;市售底泥修复剂能起到抑制底泥有机质和氮释放作用,其上覆水COD和TN在试验过程总体低于空白及其它处理。总体来看,Ca(NO3)2、CaO2的投加对底泥的原位修复作用更好。(3)从河道底泥中筛选获得3株高效反硝化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K38、K42)及假单胞菌(Pseudomonas)(K99)相似度最高。以上述高效反硝化菌与乳酸菌组合形成复合菌剂,研究了化学修复剂(组合)与复合菌剂联合投加对底泥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1)复合菌剂与化学修复剂(组合)联合投加可促进底泥有机质和总氮的削减;与市售菌剂相比,复合菌剂对底泥总氮的去除效率提高13.82%~29.70%,但对底泥有机质降解能力有所下降,同时在56d实验过程中,复合菌剂的投加降低了上覆水pH、DO,提高了上覆水NH4+-N水平。2)相对于Ca(NO3)2组以及Ca(NO3)2+Na2S2O8组,Ca(NO3)2+CaO2组更有效促进底泥有机质分解,其与市售菌剂以及与复合菌剂联合投加处理中,有机质降解率分别比另2组提高3.53%~14.48%及41.52%~65.54%;3)化学修复剂(组合)对底泥总氮去除效率趋势为Ca(NO3)2+CaO2>Ca(NO3)2>Ca(NO3)2+Na2S2O8;不同化学修复剂(组合)均对底泥磷含量的影响较小;4)与Ca(NO3)2单独投加相比,Ca(NO3)2+CaO2或Na2S2O8组合投加相对降低了前期上覆水TP水平,但提高了后期上覆水TP、NH4+-N水平以及全实验期上覆水COD水平。总体来看,Ca(NO3)2+CaO2与复合菌剂联合投加对底泥的原位修复效果更优。(4)采用化学联合生物原位底泥修复方法,辅以沸石、人工曝气等材料与技术手段开展了滞流型黑臭河道治理实践。结果表明:1)综合技术措施有效实现河道黑臭消除,治理后 30d,上覆水 NH4+-N、TN、TP 和 COD 分别从 2.53mg/L、19.47mg/L、11.27mg/L 和173.67mg/L 下降到 1.22mg/L、2.11mg/L、0.33mg/L 和 24.13mg/L,治理 90d 后上覆水 TP仍持续下降,其余指标有所回升但仍均明显低于治理前的水平;2)治理后底泥速效磷、NH4+-N水平明显提高,90d后速效磷、NH4+-N值从20.93mg/kg、24.42mg/kg增加到135.53mg/kg、128mg/kg,其它理化指标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底泥速效憐、NH4+-N的提高对水质指标影响较小,说明沸石及底泥修复剂的运用可能抑制了底泥氮、磷向上覆水的释放;3)治理前后底泥细菌优势菌门均由变形菌门(47.72%~77.67%)和绿弯菌门(7.89%~19.21%)组成,但治理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随时间呈持续增加趋势,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呈相反趋势;河道治理前后底泥优势菌属均为盐单胞菌(11.97%~40.76%)和假单胞菌(9.04%~28.30%),并且治理后这2种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从地胆草中分离得到的两对(**)牛儿内酯型的立体异构体即地胆草种内酯(scabertopin)、异地胆草种内酯(isoscabertopin)、异去氧地胆草内酯(isodeoxyelephantopin)和
近日,审计署修订发布了《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促
报纸
提出城市开发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效应的概念,通过深入分析2001-2010年长春市城市开发扩张与资源环境演化的相互关系及关联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长春市城市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介绍了医用多孔镁合金的优势,综述了当前多孔镁基合金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粉末冶金法制备医用多孔镁合金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提高多孔镁合金材料骨架部分强度可显
目的探讨髋关节超声检查格拉夫(Graf)法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声检查Graf法检查1 580例0~6个月婴幼儿,3 160个髋关节,观察髋关节形态、结构
研究了不同加拿大镜铁精矿配比对烧结生产指标、烧结矿理化性能及矿相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拿大镜铁精矿配比不超过15%时,对生产指标及烧结矿质量影响较小;当加拿大
本文介绍了我国二氧化硫测量技术的发展,指出二氧化硫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简述了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sulfur diox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尽管目前化疗效果显著,但仍有部分儿童和成人B-ALL患者疗效较差、预后不佳.研究表明,ALL细胞表面免疫共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