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六年,接入互联网二十年,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制度的破与立之间形成一些漏洞,社会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多元的变化,腐败现象开始凸显并呈现蔓延加剧之势。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等社会问题使公众产生相对剥夺感,对于既得利益集团特别是其中的腐败分子深恶痛绝,仇腐情绪高涨。随着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接受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公众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传播者,只要接入网络,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从某种意义上,言论自由得到了保障,公民社会逐步形成。公众的仇腐情绪得到了出口,一件又一件小鼠标扳倒大贪官的网络反腐事件进入公众视野,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网络反腐高潮。本文以网络反腐这一理论和社会热点为主题,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运用政治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来分析网络反腐所发生的背景、发展进程、发挥的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反腐的优化路径。网络反腐弥补了传统反腐方式的不足,以其汪洋恣肆的舆论传播效应开辟了反腐新通道,对于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同时网络反腐存在着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侵权等问题,网络反腐存在部分反腐主体的缺失,也存在一些难以企及的客体,不能够离开整个反腐体系而单独发挥作用。网络反腐要想持续健康规范有序的发挥其积极作用,需要加强相关立法,教育引领公众,完善制度机制,推进政务公开,把网络反腐融入到整个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中。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探讨现象背后的本质,明确网络反腐的定位、意义和价值,找到政府运用和应对网络反腐的策略,引导公众在参与网络反腐的过程中更加理性地发挥建设性作用。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网络反腐放在一个历史的宏观视野下分析其发展历程及其走向和出路,综合运用传播学的多种理论对网络反腐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批判地肯定其积极作用,肯定其进步性的同时也发现其并没有突破经典传播学的论述,在为技术进步带来的民意狂欢而鼓掌的同时,仍要对其局限性有着足够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