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阈下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设置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236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浙江省已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愈发受到人们关注。然而,我国高中—大学衔接课程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设置方法尚未成熟。反观国际上部分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中—大学衔接课程设置体系,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设置模式:第一种是以第三方机构开发并监管的衔接课程为主的美国模式;第二种是以高中为衔接课程开设主体,辅以完整的大学课程准备阶段的英国模式;第三种是以各州政府领导衔接课程、拥有灵活的学分转换机制的澳大利亚模式。研究发现国外高中—大学衔接课程呈现出课程设置需求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而增加、课程内容随时代发展逐渐多样化、课程设置形式多元化以及课程评价与高校招生方法结合的发展趋势,这对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的设置提供了国际视阈的关照。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下,浙江省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选修课是目前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最主要的设置形式。同时浙江省作为我国新高考改革的试点之一,高考制度的变革促进了浙江省衔接课程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正处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中教育现代化和高考制度变革的多重背景下。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正面临着来自课程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挑战,外部挑战主要体现在目前高校招生方式对衔接课程的制约上,同时浙江省新高考也对高中—大学衔接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发展尚未成熟,衔接课程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这其中包括缺乏权威的课程领导、课程规划不完整、师资缺乏、学生盲目选课、课程评价方式与学分适用范围不统一等。针对目前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设置面临的挑战,结合国际衔接课程发展经验可以推出,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需要设立权威的衔接课程领导机构,扩大课程评价适用范围;基于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明确课程设置理念;构建组合式课程设置形式,多层次区分专业课程内容;贯彻落实衔接课程设置实施的优化策略;采取过程性衔接课程评价,建立统一的学分认定方法;高校、高中和社会三方通力合作,创建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只有这样,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才能平稳开展,深入推进。
其他文献
从油封的装配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出发,针对油封在安装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骨架油封的安装质量与密封性能的影响及骨架油封倾斜安装造成油封偏心量的控制等,阐述了骨架油封
责任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找出高职思政课在学生责任感培养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以责
<正>《文化生活》课堂不仅应是传递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渠道,更应是充满美学气息、人文精神的园地。在课堂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相关的文化理论知识,而且要提高对美的赏析能力,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创业被推向了历史新高,在“双创”背景下,就业专项资金包括创业担保贷款等支出日益扩大,创业孵化器的数量和质量建设方面也有巨大发展,
<正>实际上,图中(a)和(b)是属于同一类型,差别在于胶带输送机范围内有无活荷载,图(C)中P2是等效均布活荷载,图(d)用于纵铺板而输送机支腿放置在板上时,板的设计图式.各单位所采用的计
在大通河源不同草甸生态系统中建立浅层土壤水热监测网络.2010-2011年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水分均具有明显的冻融交替和空间梯度变化格局.在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区,土壤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来自于他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主要体现在杜甫诗歌为数众多、质量很高的叙事诗上面。 The realism embodied in Du Fu’s poetry comes
一个典型滴灌系统(图1.1)的总体规划,是确定由毛管、支管以及与其连接的干管构成的广阔的管路网。毛管和支管构成这个管路系统的基本小区。滴灌系统设计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已经由世界卫生组织(WH0)结合国际上多国研究单位之科学家查出,"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之病源乃为"冠状病毒",不同于1965年从感冒病患
本论文主要针对采用新型驱动方式的仿人手臂展开设计研究,以仿生机器人柔性驱动的需求为切入点,探索气动肌肉驱动技术的实际应用,最终研制出人工肌肉驱动的仿人手臂技术。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