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浙江省已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愈发受到人们关注。然而,我国高中—大学衔接课程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设置方法尚未成熟。反观国际上部分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中—大学衔接课程设置体系,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设置模式:第一种是以第三方机构开发并监管的衔接课程为主的美国模式;第二种是以高中为衔接课程开设主体,辅以完整的大学课程准备阶段的英国模式;第三种是以各州政府领导衔接课程、拥有灵活的学分转换机制的澳大利亚模式。研究发现国外高中—大学衔接课程呈现出课程设置需求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而增加、课程内容随时代发展逐渐多样化、课程设置形式多元化以及课程评价与高校招生方法结合的发展趋势,这对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的设置提供了国际视阈的关照。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下,浙江省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选修课是目前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最主要的设置形式。同时浙江省作为我国新高考改革的试点之一,高考制度的变革促进了浙江省衔接课程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正处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中教育现代化和高考制度变革的多重背景下。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正面临着来自课程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挑战,外部挑战主要体现在目前高校招生方式对衔接课程的制约上,同时浙江省新高考也对高中—大学衔接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发展尚未成熟,衔接课程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这其中包括缺乏权威的课程领导、课程规划不完整、师资缺乏、学生盲目选课、课程评价方式与学分适用范围不统一等。针对目前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设置面临的挑战,结合国际衔接课程发展经验可以推出,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需要设立权威的衔接课程领导机构,扩大课程评价适用范围;基于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明确课程设置理念;构建组合式课程设置形式,多层次区分专业课程内容;贯彻落实衔接课程设置实施的优化策略;采取过程性衔接课程评价,建立统一的学分认定方法;高校、高中和社会三方通力合作,创建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只有这样,浙江省高中—大学衔接课程才能平稳开展,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