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肝癌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所有肿瘤中位列第三。每年的新增和死于肝癌的病例约有150万,并且数字还在增加。尽管目前诊断技术和外科诊疗技术的提高使其死亡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肝癌的术后转移复发率非常高,远期疗效不佳,5年生存率仅为20%-30%。因此研究肝癌发病,复发转移机制的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肝星状细胞是肝癌微环境的一种重要的非实质细胞,具有静息和活化两种状态。活化的星状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影响肝癌的免疫微环境,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本实验旨在阐明肝星状细胞产生的PDGF-BB促进肝癌侵袭转移的机制,探讨肝癌在发生转移过程中Fibronectin的作用,并研究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
实验方法: 在本实验中我们首先从新鲜离体肝脏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肝星状细胞,并采取共培养和收集活化后的星状细胞条件培养基两种方式对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系Hep3B和Huh7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同时探讨活化的星状细胞产生促进肝癌侵袭转移的细胞因子——PDGF-BB的作用,并研究了肝癌细胞发生侵袭转移的关键分子Fibronectin的作用及意义。
结果: 活化的星状细胞能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其作用是通过产生的PDGF-BB细胞因子结合于肝癌细胞上的PDGFR-beta受体,并促进肝癌细胞Fibronectin表达升高所致;PDGF-BB中和抗体具有抑制其促进肝癌转移的作用,同时证实了这一促进侵袭转移的作用是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结论: 活化的肝星状细胞能够促进肝癌细胞中Fibronectin的表达,从而促使其发生侵袭和转移,联合a-SMA和fibronectin检测对肝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