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cHL)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s,ALCL)是两种独立类型的疾病,它们在细胞起源、临床生物学行为、预后及治疗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在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上存在着交叉并表现出相似性,这就给临床诊断造成了困难甚至是误诊。由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截然不同,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正确认识并区分这两种疾病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可用于临床的帮助鉴别两种肿瘤的标记物,实验中发现cHL存在一定比率的T细胞抗原(T-cell antigen,TCA)异常表达,并发现1例ALCL存在异常B细胞抗原(B-cell antigen,BCA)表达,我们进一步总结了有异常TCA/BCA表达的cHL和ALCL的形态学、免疫化学及遗传学特征,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1.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病理科2013年-2016年之间存档的病例,包括68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其中结节硬化型31例,混合型细胞型24例,富于淋巴细胞型9例,淋巴细胞消减型4例)及30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比较cHL和ALCL的组织形态学特点。2.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25种免疫组化标志物在cHL和ALCL中的表达情况。3.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HL和ALCL中EBV的表达情况。4.经过上述方法的筛选,我们进一步将异常表达的cHL和ALCL病例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分析,并与无异常表达的病例进行比较。我们选取了 18个样本,4例为存在多个异常表达TCA的cHL样本(即S1、S2、S3、S4),1例为异常表达BCA的ALCL样本(即S5),5例为无异常表达TCA的cHL样本(cHL组),5例为无异常表达BCA的EBER-、ALK-的ALCL样本(ALCL组),3例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样本(对照组)。将cHL组与ALCL组的数据进行组内取交集,对照组的数据实行组内取并集。两组比较之前,每组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5.运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组间的频率进行分析统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组内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当P<0.05时,认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68例cHL中,我们发现有10例(14.71%)异常表达TCA的病例,这10个病例均表达1个或多个TCAs,TCA的表达频率为:CD4(8例)>CD2(6例)>CD3(3例)>CD5(2例)=CD7(2例);30例ALCL患者中仅有 1例(3.33%)表达BCA。2.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1)异常表达TCA的cHL病例主要亚型为LD和NS2;(2)多发局灶性肿瘤凝固性坏死较无异常表达者多见(40%比5.17%,p<0.01);(3)这些异常表达TCA的cHL肿瘤细胞表现出一些ALCL肿瘤细胞的特征:肿瘤细胞较多,黏附性高,多形性,马蹄核,呈窦内生长,而异常表达BCA的ALCL肿瘤细胞则表现出一些cHL的特征:肿瘤细胞比无异常表达的肿瘤细胞体积显著增大,细胞核花环状,胞浆高度嗜酸,表现出cHL细胞的形态学特征。3.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68例cHL病例中,EBER阳性率为27.94%(19/68);30例ALCL中,只有1例异常表达BCA的患者异常表达的肿瘤细胞EBER阳性,其余29例EBER均为阴性。4.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HL组仅发现2个突变位点(GNE和CACNB2),而ALCL组发现135个突变位点(涉及112个基因),说明ALCL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比cHL更为复杂,cHL组和ALCL组的突变位点没有重叠。我们发现异常表达TCA的cHL病例S1-S4中分别发生64个、75个、50个、68个突变位点,这些位点均在ALCL中呈高频突变。在BCA阳性的ALCL病例S5中可见CACNB2突变,该位点在所有的cHLs病例中均呈高频突变,但是在BCA阴性的ALCLs病例中未出现。结论:1.在cHL病例中存在异常表达TCA的现象,尤其是在LD和NS2亚型中。ALCL中异常表达BCA的频率明显比cHL低。2.这些异常表达TCA的cHL肿瘤细胞表现出一些ALCL的特征,而异常表达BCA的ALCL肿瘤细胞表现出一些cHL的特征。3.遗传学分析表明,参与MAPK信号通路的GNE和CACNB2突变,可能在cHL中发挥重要作用。ALCL的分子变化比cHL更复杂,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包括化学致癌、药物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以及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在异常表达的cHL和ALCL病例中,其形态学及分子特征均介于cHL和ALCL的特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