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通过自然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揭示分别以汉语和法语(魁北克省)为母语的两类人群在致歉习惯和致歉言语行为策略选择上的异同。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语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对比和研究两种语言的现实言语行为表现更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课题主要通过调查和自然记录法,探讨致歉表达言语行为在法汉语言中呈现哪些区别;并试图通过分析调查语料,考察和对比两种语言的致歉言语行为策略。本课题主要借鉴了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面子”理论等曾经对语用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比法汉语言中致歉策略选择的主要异同,同时通过进行跨文化比较,分析所发现的异同基于哪些社会和文化因素。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拓宽法汉语言的对比研究领域,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特别是能够使法语区国家的本土汉语教师和在法语区国家教汉语的中国教师对各自不同的致歉言语行为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本文的研究框架为:第一章阐述本研究意义、方法、重难点及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综述;第二章通过结合相关理论,设计本文采用的致歉言语行为策略的分类;第三章进行调查设计、调查实施及统计结果;第四章通过结果分析,得出法汉语中致歉表达方式及致歉言语行为策略使用的异同;最后是第五章,总结了调查分析结果所体现的文化及社会因素。为便于受调查者回答问卷,本文采用了网络调查手段,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国外学者对汉语致歉言语行为本身的研究不多,比较汉语和英语以外的国外内研究更为罕见。笔者作为一名留学生既可尝试以“外国人”的眼光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后提出自己的感想,又可与自己的母语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两种文化的理解,为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做出贡献。本文的不足之处是:首先,研究对象主要限于容易接触的大学生群体,范围较为狭窄,而且调查样本不够丰富;其次,笔者非统计学专业出身,分析结果时应用的统计数据仍然较为简单;最后,由于写作时间的限制,本文的研究不够深入和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