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农民教育的启示——基于中牟县新民镇的实地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free9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晏阳初是蜚声海外的平民教育家。其早期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宗旨从事平民教育的实践,1929年选取河北定县作了以县为单位的社会改造。定县试验通过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采用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旨在铲除“愚穷弱私”的四大病根。其后,平民教育思想进入了海外发展的阶段。他将定县试验继续推行于第三世界,并创办了国际乡村建设学院,使得平民教育事业不断发扬光大。晚年的晏阳初用“十大信条”总结了他毕其一生的平民教育事业的精髓。本文仅选取农民教育的视角,在文献研究与实地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挖掘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新农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一农民教育的启示与意义。 论文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概述:分别从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展开论述。最后评价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得与失。 第二部分: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澄清了农村教育、农民教育的概念;其次概述当前全国农民教育的总体运行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再次,在实地调查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某镇农民教育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农村的“愚穷弱私”,深化对当前农民教育状况的认识。 第三部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农民教育的启示:分别从农民扫盲教育、农民职业教育、农民卫生教育、农民公民教育的角度论述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启示。 第四部分:结论。农村出现的新的“愚穷弱私”是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农民教育富有启发性的现实依据。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实质是通过“人”的改造,进而谋取整个乡村的改造。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仍是“人”的改造的问题。因而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农民教育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社区自治进程的推进,代表不同利益的各种社区组织不断涌现出来,社区正在日益成为一个复杂的场域,社区秩序的维持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本文中,笔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传
农民工群体是产生于我国二元性经济社会结构下的独特现象,这种“农民”身份与“工”的职业的独特结合使他们具有了双重身份和经济地位,也因此制约了这个群体利益维护与求助机会
我国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增大了城市社区人口的异质性,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将对城市邻里的社会资本产生重大的影响。关于异质性与邻里社会资本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目前有两种对立的观
本文以长沙市的《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长沙晚报》等三家都市类报纸为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了我国都市类报纸受众结构变迁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