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意义:肺癌是较为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在我国占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第-位。虽然近年来对肺癌的诊断及治疗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据2008年统计显示,我国肺癌患者死亡率较过去30年上升了465%。肺癌的发生和进展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发生和极其复杂的病变过程,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胸部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痰细胞学等常规诊断方法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作用不大,这对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肺癌患者预后主要与肿瘤的大小、有无淋巴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但是肿瘤类型相同抑或是临床分期相同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也不一样,说明还存在其它因素影响其预后,因此,发现新的与肺癌发生或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对于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术后转移和复发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巨噬细胞是一种固有免疫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吞噬肿瘤细胞。一方面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另一方面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肿瘤组织的血管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其在肿瘤部位的计数与肿瘤患者的预后有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提示调控巨噬细胞的免疫分子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粘蛋白域家族(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Tim)是与多种免疫性疾病有关的一个新基因家族,具有调节Th1、Th2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作用,涉及Th1/Th2应答的平衡。人类Tim基因家族由3个成员组成,即Tim-1、Tim-3、Tim-4。Tim-4主要表达于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在健康人群的肺、肝脏、胸腺也有少量表达。Tim-4是Tim-1的天然配体,Tim-4与Tim-1结合后可刺激T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Tim-4分子的表达可使巨噬细胞活性升高,而转输Tim-4过表达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Tim-4可以显著减轻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另外,Tim-4可作为磷脂酰丝氨酸的受体,介导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文献报道,Tim-4基因在胃癌、结肠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其作用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im-4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肺癌组织中Tim-4表达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肺癌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新的候选分子。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术前未进行化疗或放疗的NSCLC病人的手术切除标本:男57例,女13例;年龄>60岁34例,<60岁36例。腺癌31例:其中低分化13例,中分化17例,高分化1例;Ⅰ期11例,Ⅱ期7例,ⅢA期6例,ⅢB期5例,Ⅳ期2例;有淋巴结转移16例,无淋巴结转移15例。鳞癌39例:其中低分化11例,中分化23例,高分化5例;Ⅰ期14例,Ⅱ期10例,ⅢA期9例,ⅢB期3例,Ⅳ期3例;有淋巴结转移21例,无淋巴结转移18例。以70例肺癌病人的癌旁组织(距离肿块边缘5厘米以上的正常肺组织或另一叶肺组织)作为对照。利用免疫组化试剂盒,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Tim-4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Tim-4阳性表达定位于肺癌组织细胞胞浆,阳性细胞的胞浆呈淡黄色或棕黄色,采用二级计分法进行阳性细胞计数:高倍镜下(400×)对每张切片随即选择5个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共计500个,计算每张切片阳性细胞百分率:阳性细胞数≤5%,0分;6-25%,1分;25%-50%,2分;50%-75%,3分;>75%,4分。染色强度:淡黄色1分;棕黄色2分;棕褐色3分;两者相加:0-1分为阴性(-);2-3分为弱阳性(+);4-5分为中度阳性(++);6-7分为强阳性(+++)。数据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电话回访,统计肺癌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以月为单位,对70例NSCLC患者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生存日期为自手术日至死亡日或至本次随访时仍存活者,差异显著性采用Gehan比分检验法,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Tim-4阳性表达定位于肺癌组织细胞胞浆,在肺癌组织中Tim-4阴性表达7例,阳性表达63例,其中表达强度弱阳性(+)15例,表达强度中度阳性(++)22例,强阳性表达(+++)26例,阳性表达率为90%。经统计学分析,Tim-4在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x2=3.91,P<0.01),肺癌组织中Tim-4的表达强度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肿瘤的分化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X2=11.278,P<0.01)。2.单变量生存分析显示肺癌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与病人总体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Tim-4在癌组织上的表达强度影响肺癌患者预后情况。肿瘤长径>3cm的肺癌患者生存率低于<3cm的肿瘤病人(X2=18.101,P=0.000);低分化肿瘤的患者生存率比中高分化程度的患者明显降低(X2=65.053,P=0.000);I期-IIIB期分组比较生存率,显示患者生存率随临床分期升级而降低(#=18.511,P=0.000);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生存率比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生存率低(χ2=4.941,P=0.026);Tim-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进行比较,发现患者总体生存率随Tim-4表达强度升高而降低(X2=18.511,P=0.000)。单变量生存分析Ⅰ期+Ⅱ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癌组织上Tim-4表达强度,结果显示肿瘤大小(X2=10.41,P=0.001)、分化程度(χ2=31.483,P0.000)、Tim-4表达强度(X2=8.318,P=0.04)是影响Ⅰ期、Ⅱ期NSCLC患者远期生存的不利因素,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与Ⅰ期、Ⅱ期NSCLC患者预后无关。3.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低分化肺癌患者与中高分化程度的患者相比,其死亡的风险为17.275倍;肿瘤长径>3cm者与<3cm者比较,其死亡的风险为10.417(I/0.096)倍。肿瘤分化程度(P=0.000)、肿瘤大小(P=0.000)为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Ⅰ期、Ⅱ期NSCLC患者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03)为Ⅰ期、Ⅱ期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Tim-4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Tim-4在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组织中Tim-4表达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低分化程度的肺癌中Tim-4强阳性表达高于中高分化的肺癌患者。2.单变量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Tim-4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对肿瘤患者预后情况有一定影响,癌组织中Tim-4表达强度是Ⅰ期、Ⅱ期NSCLC患者远期生存的不利因素,通过判定癌组织中Tim-4表达强度对评估Ⅰ期、Ⅱ期NSCLC患者预后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肿瘤分化程度及大小为NSCLC独立预后因素,Tim-4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之间有统计学意义,且是Ⅰ期、Ⅱ期NSCLC患者远期生存的不利因素,在评估NSCLC手术预后时,将肿瘤分化程度与Tim-4表达强度相互结合,应该会达到更好的评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