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电影事业自新时期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但涌现出大量的佳片力作,而且不断在世界电影舞台上斩获声誉。之所以出现这种良好的态势,除了因为我们吸收兼并着世界电影的先进经验外,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一时期电影在处理民族化问题方面上成就显著。所谓民族化,并不等同于民族性、民族特色或者民族主义,而更在于强调通过借鉴外国电影的他者经验来更好地突出自身的民族品格,来为表现本民族的内容题材服务。历史上关于电影民族化的争论,分别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和2001年前后,尽管上述两次关于“电影民族化”的论争,因主体和历史背景发生了变化,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主要脉络还是清晰可辨——围绕着中国电影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这一富有实践意义的宏大理论命题,“继承民族传统”与“借鉴外来文化”两种意见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本文旨在中国电影新百年的起点上,重读过去的论争,厘清争论的本质以及其现实意义,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历史传统与外来艺术的超越,探寻出一条现代中国电影的独特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