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民族化探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32411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电影事业自新时期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但涌现出大量的佳片力作,而且不断在世界电影舞台上斩获声誉。之所以出现这种良好的态势,除了因为我们吸收兼并着世界电影的先进经验外,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一时期电影在处理民族化问题方面上成就显著。所谓民族化,并不等同于民族性、民族特色或者民族主义,而更在于强调通过借鉴外国电影的他者经验来更好地突出自身的民族品格,来为表现本民族的内容题材服务。历史上关于电影民族化的争论,分别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和2001年前后,尽管上述两次关于“电影民族化”的论争,因主体和历史背景发生了变化,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主要脉络还是清晰可辨——围绕着中国电影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这一富有实践意义的宏大理论命题,“继承民族传统”与“借鉴外来文化”两种意见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本文旨在中国电影新百年的起点上,重读过去的论争,厘清争论的本质以及其现实意义,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历史传统与外来艺术的超越,探寻出一条现代中国电影的独特发展道路。
其他文献
“声情并茂”的授课方式是使语文课堂“活”起来的重要方法。下面就从普通话、朗读训练、节奏感和情感等方面探讨一下“声情并茂”的授课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Voi
期刊
本文主要从文学形态入手讨论“现代”作家对新中国文学所作的努力,通过文学现代形态的修复与重建表达他们对于新中国文学审美期待。全文分七个部分:引论、文学现代形态的型构、
论文以修辞叙事学为理论方法,在女性批评和解构主义等后现代文化视野下,对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诺贝尔获奖作品《宠儿》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引言部分简要提出该课题的
本文以《廣雅》和《廣雅疏證》中聯緜詞為研究對象。通過總結《廣雅疏證》在聯緜詞研究方面所取的的成就,本文集中討論了聯緜詞的範圍、聯緜詞的特點、聯緜詞的同源現象等問